《时间在表盘之外》(山东文艺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主要涵盖青葱岁月、风土人情和远方情思三部分,是简默近年散文创作的一次精粹集结。书中所记皆作家过往生活,其荏苒的光阴绝非表盘上行走的物理刻度,而是活在心灵深处刻骨铭心的精神记忆。与其说这是简默对旧日时光的一次集中回眸,倒不如说是一次对自我生命旅程的坦诚检视,抑或是人生价值的深度追寻。
书中回溯了诸多遮掩于岁月褶皱里的生活片段,时间在这里不仅是连缀记忆碎片的一条暗线,而且也成为辨析认知真伪和行为对错的一副滤镜。尽管处在社会变革时代的个人生活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但是作家既没有居高临下地俯瞰生活、恣意为读者做人生导师,也没有沉浸于一己悲欢去自艾自怨、做无病呻吟的矫情诉说者,而是采用一种平视且自审的视角,从旧日生活的图景中打捞个人成长经历,从家长里短的时光片段中追忆如烟往事,从借物喻理、触景生情的感慨中反思今昔认知,在光阴的补缀与修复中折射出社会变迁的清晰光影。由于所有陈述都把自我摆进去,带着鲜明的私人叙事色彩,因而呈现出鲜活的生命质感;行文基本采用第一人称书写,读起来自然真切、舒展自如,较好地提升了书中所涉人情世故的真实感和可信度。也恰恰因为这贯穿始终的真情投入和坦诚表达,尽管不时会有某种悲欣交集、苦乐相伴的意绪流露,但在无意中为那些凡常的生活形态灌注了血肉充盈的生命意识,赋予了鲜明的情感与伦理底色,这就让作者颇具私人化的生活回望泛化出诸多集体记忆的普遍性,进而增强了作品的感人力量。
与动情陈述紧密相关的自然是言语方式。严格意义上来说,散文对语言的要求几乎与诗歌相当,诗性语言经常是优秀散文的绝配。真情若是发自内心,表达通常不会矫揉造作。《时间在表盘之外》的语言表达自然、清新、质朴、细腻,保持了作家一贯的写作风格。简默将真切的生命体验与感受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和盘托出,这或许比隐晦婉转的表述更容易营造出意想不到的共情效果。为了精准拿捏情感表露的分寸,作家注重字句的斟酌与推敲,把极其考究的遣词造句作为自觉的写作追求。比如,“火车在沉寂的深夜戛然刹住,吐出疲惫的我们。”“老游击队员把一生的光荣与传奇都和铁道紧紧焊接在了一起。”“阳光更多时候躺在地平线下沉睡不醒。”“思念疯长似窗外的爬墙虎。”“音符如花瓣逶迤了一地。”“走起路来不紧不慢永远像在给时间让路。”“一绺火红色的流苏,抢先挑出了青春的旗语。”鲜活生动且极具表现力的语句俯拾即是,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温馨的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
此外,文集的三个部分粗看似乎互不牵连,细思则显得匠心别具。不谙世事且充满梦幻的童年,骚动的青春、坎坷的奋斗、人事的变故和不停歇的命运抗争,以及略显跳跃的青藏高原纪行,从时间纵轴上铺开,在时间的横断面上结束,两者交汇处导出作家精心策划的共有主题:即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人生短暂而可贵。由于欲望、情面和功名利禄的暗流驱动,人们为自己设下各式各样的可以抵达甚至难以企及的目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之拼搏。而风雨交加、艰难跋涉的漫漫旅程,充满了困顿、挫折与痛苦,最后能抵达终点者少之又少,这让人生的付出与收获常常变成一串串难以动态平衡的不等式。故而,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是人需要一生破解的难题。作者青藏高原之行似乎找到了答案,他从藏族同胞、信众、志愿者和心平气和的客栈经营人那里读出了信仰的力量,得到了人生的启悟。在世俗功利的滚滚红尘与灵魂净土的强烈对比中,人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珍惜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热爱生命。而热爱生命,则须用一颗柔软的爱心穿透世间的一切喧嚣与浮华,深情地珍视并拥抱身边的一切际遇。只要你曾真诚而坦然地应对生活际遇并为实现美好意愿努力奋斗过,那么,人生修为和价值追寻就已深深嵌入生命体验的过程中,至于结局如何似乎并不重要;只要你尽心而为、量力而行,取舍有道、无愧吾心,那么,保持终生的从容、淡定与充实,就能让一切沽名钓誉、贪位慕禄的诱惑变成浮云。倘如此,幸福人生复又何求?!这就是笔者读完作品得出的结论。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13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