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春天,永远不会迟到

2022-03-31 10:45:10 来源: 光明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程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一种颇有些“黑色幽默”的说法:在各地疫情防控的轨迹追踪中,从未出现书店的身影。实际上,和其他实体商业一样,在被疫情改变的世界中,书店经营在世界各国都遭遇危机,同时,又如毛姆的名言所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人们依然渴望阅读,尤其渴望在线下空间中的相聚与交流,而书店,正是承载希望的空间之一。

  疫情暴发以来,在上海这座城市中,虽也有遗憾谢幕的书店,但春天里属于阅读的故事从未终止,更多的是老书店的坚持与转型、新书店的开业与升级。比如,来自日本的茑屋书店,在上海已有位于历史建筑和新建商业综合体中的两家门店;世纪出版集团旗下世纪朵云,以标志性的上海中心大厦旗舰店为引领,开出戏剧、诗歌等多家主题门店,还走出上海,将海派书店特色辐射长三角及全国;发端于上海的钟书阁、大隐书局等品牌连锁书店,都在稳扎稳打中不断探索实体书店经营的新路线。

  还有不少有特色的小书店,成为上海书店版图上的亮点。比如,去年底因配合社区改造歇业的复旦旧书店,选择扎根复旦生活圈,找到了位于大学路商圈的新址,店主张强表示:“只要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就要把实体书店开下去。”

  作为开书店的人,张强的坚持自然不仅出于情怀使然。比较与周边其他书店的差异,低价、有一定品质的旧书收藏是他吸引客源的信心所在。同样处于复旦生活圈里的志达书店,尽管店面不大,但充分利用高校学术资源和较早投身网络发行的优势,把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甚至将活动内容输出为“我的读书经验”系列新书,成就了从图书零售方到内容生产方的转型。

  互联网时代,书的销售已有多种多样的渠道。对互联网时代的实体书店而言,把书卖出去,已非唯一的使命。书有更广阔、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传播、传递。作为具有空间意义的实体书店,如何把书的内容价值放大,考验其策划能力。从这一意义而言,实体书店的书架陈列需要“策展人”式的眼光。今年3月,在巨鹿路作家书店呈现的“2022新春上海作协会员文学作品展”,正是特色书店策展的一种尝试。

  20世纪90年代末由上海作协创办的作家书店,当时主要功能是为会员提供作品展示和内部服务的空间。书店经装修升级改造重新开业后,成为面向公众服务的阅读新空间,围绕文学与生活定期组织的活动,为作家和读者打造了一个小而美的“会客厅”。

  有人说,在作家书店邂逅作家的概率,可能是全上海或全国书店里最高的。这里背靠上海作协,不少作家常来坐坐;店里有近3000种图书,其中80%与文学相关,作家的签名珍藏本也随处可见;还有一柜子由作家签名的“作家马克杯”、一大沓用书封制成的杯垫……每一处细节都呈现出这里独有的“作家特色”与浓厚的文学氛围。首次举办的“2022新春上海作协会员文学作品展”,如同上海作家联手献上的一席佳肴,进一步凸显出独属于作家书店的特点,展览期间吸引了上海众多品牌实体书店店长现场观摩,获取选书的灵感。

  对实体书店而言,推广阅读、创造交流空间是最本质的功能。在上海大大小小的实体书店中,邂逅不同主题的小型书展,未来或许会成为一种常态。

  疫情过后,让我们相约逛书店吧。因为,阅读的春天,永远不会迟到。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