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筑基 奋斗开路 ——我市以劳模精神引领乡村振兴

2022-11-23 20:41:48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一场行动掀起序幕一角,一场探索正奋楫笃行。

送思想、送产业、送资金、送市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领航下,我市各级劳模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市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劳模出彩行动”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市总工会累计组织动员1300多名劳模、156家先进集体参与“乡村振兴劳模出彩行动”,打造示范基地37个,惠及500多个村,近10万人。

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范清荣等老一代劳模精神历久弥新,裴春亮、范海涛、邓志军、李江福、买世蕊等新一代劳模层出不穷。他们践行着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引领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一个更加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呈现给劳模群体,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劳模走到乡村振兴队伍中来。

送思想——精神引领 塑形铸魂

我市各级劳模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上“润物细无声”,成为引领乡村道德建设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劳模群体是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承载者,更是先进群体精神实践的表率和先行者。

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结合我市先进群体教育基地的“党建轻骑兵”宣讲,市总工会开展“劳模宣讲进基层”活动;开设《劳模有话说》栏目,对10名影响大、事迹好、有经验的劳模工匠进行拍摄宣传,弘扬劳模精神。

“怎样为党争名?如何为群众争利?说到底,就是要为党旗添光彩,让群众都满意。”全国劳动模范、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这样阐述自己的“名利观”。

我市各级劳模成为一面面旗帜,始终鼓舞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激情澎湃地投入乡村振兴一线。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典型是鲜活的价值引领,乡村振兴路上劳模创新向前。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我市劳模取得了群众公认的突出实绩,全面推进“五大振兴”,我市劳模先人一步。

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文洋是其中之一。他推出的“王文洋文艺志愿团队”,用文艺宣传党的政策,和群众唠家常,唱群众最爱听的豫剧,坚定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信心。

小院课堂、小板凳课堂、大喇叭广播……走向乡村振兴的路上,越来越多的劳模创新方式,助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学先进更应争当先进,赶先进才能先进辈出,新乡劳模精神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广大乡村落地生根。

在“乡村振兴劳模出彩行动”中,我市发动各级工会,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乡村振兴劳模出彩行动”的实际成效、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文明素养。

市总工会推出《工会会客厅》栏目,邀请劳模面对面交流,共话乡村振兴,展现劳模风采。同时联合群团组织,聚力打造集服务、宣传于一体的“群团爱心之家”,有计划地开展政策宣讲、义诊咨询、农技指导、文化传播、知识讲座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有阵地、有抓手、见实效,推动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尚劳模、争做先锋。

送产业——优化布局 扩大规模

我市各级劳模利用自身优势产业与乡村产业相结合,发展多种新业态,有速度重质量,实现产业发展可持续。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小产品变成大产业。

平原示范区原武镇东娄庄村是传统农业村,是原阳大米的发源地。

35岁的市劳动模范娄彦松是东娄庄村党支部书记,他通过“支部+合作社+种粮大户”模式,打造千亩稻米产业园,注册“黄金食代”商标,带领群众把东娄庄村建设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今年以来,市总工会开展劳动竞赛,支持劳模在乡村投资办企业,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打造劳模产业助农示范基地、特色农产品品牌。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

全国劳动模范裴春亮则是围绕红薯深加工做文章。裴春亮认为,发展红薯产业有利于带动偏远地区农民持续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共同富裕。围绕红薯深加工做文章,在裴春亮的引导下,酸辣粉企业年产值达2.5亿元。

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辉县市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带领群众在冀屯镇建成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集散地;全国劳动模范、红旗区洪门镇诚城社区党委书记邓志军通过村企共建,共育产业,带富群众……我市各级劳模主动发力,将增值收益留在乡村,增加农民收入,打好乡村振兴根基。

——找寻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

“必须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才有希望和奔头。”省劳动模范、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党支部书记赵俊海又开拓了新思路。

如今,赵俊海除了种植优质绿色生态水稻,还加工胚芽大米、石磨面粉、糙米茶等,开发了农耕体验、民俗民宿等现代服务业,田园综合体雏形初现。

市总工会引导各级劳模将重大项目、涉农产业从城市引向农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建成一个个看得见乡愁、留得住人的美丽乡村。

送资金——优势共享 “贷”出活力

我市各级劳模瞄准乡村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用地难、贷款难问题,发挥资源优势,完善利益链接,让群众安居乐业。

——党建结合金融,干部挂职乡村,一线了解需求,解决资金需要。

作为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辉县农商银行创新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模式,选派18名金融干部到乡镇挂职,打造“党建+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新模式。两年来,辉县市通过金融挂职干部发放小额贷款6.1亿元,涉及养殖、种植等。

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中原银行新乡分行以基准利率为封丘县、原阳县等多家涉农企业提供信贷支持482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820个。

市总工会充分挖掘劳模资源和资金优势,或协调贷款,或直接投资,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发挥资金优势,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

省劳动模范、河南宏达集团董事长尚广强带领公司立足滩区,通过资金注入、滚动发展,帮扶创办100多家木材加工厂,直接带动3000多名滩区群众就近就业。他把人造板行业的速生杨种植、板材初加工、产品运输等环节交由周边群众,又安排6000多人就业。

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儿干、有钱赚,与群众心贴心的我市劳模,以产业、资金、情感为联结纽带,真心实意为乡村振兴解资金之渴、消发展之困。

我市各级劳模都有市场搏击的“妙手”,顺应市场规律,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让乡村受益。

——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争当预制菜链主企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市劳动模范、河南九豫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书锋说。

借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九豫全”发展迅速,产品包括酱卤肉制品、蔬菜制品等五大类,形成10万吨的生产加工能力,拥有1200余家店面,带动9530户就业和300余人创业。  

——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借助劳模力量,让乡村产品走向全国和世界。

电商是拓宽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但农村电商的发展难点在于缺乏线下实体和配送体系支撑。

作为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中国邮政新乡分公司在全市农村建设3527个邮政便民服务站,彻底打通了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该公司率先成立全国邮政首个邮乐地方馆——邮乐新乡馆,累计上线本地农产品364个品牌、822个单品,两年来累计销售417万单,达1.26亿元。

——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技术帮扶、技术攻关,增强市场意识,叫响市场品牌。

动员农村实用技术专家型劳模开展技术培训,鼓励“工人先锋号”、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先进集体攻关技术难题……今年,我市在乡村振兴中投足了“人手”。  

全国劳动模范茹振钢,从事小麦育种30余年,他为老百姓送上听得懂、用得上的技术,被称为“粮财神”。迄今为止,他培育推广了20多个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亿多亩,帮助100多万户农民脱贫致富。

市农科院食用菌所所长李峰,是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育出我市第一个通过河南省鉴定的平菇杂交品种“平菇新科108”,发展起食用菌产业。

“常走乡间路、广交农民朋友”,这是市总工会长期对各级劳模倡导的。劳模们与广大群众共育品牌、同闯市场,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模范的为民情怀。

乡村振兴,蓝图绘就。在我市劳模精神的引领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他们奋勇争先的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

(马丙宇 刘亚鑫 李科)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