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过来啦?”正在红旗区汽车东站某小区核酸检测点做核酸检测的居民王大娘看到张会军来现场维持秩序,主动和他打招呼。
“过来看看,疫情期间一定做好防护,有啥需要帮助的,及时和我联系。”今年51岁的张会军是市公安局红旗分局渠东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管理新东和张庄两个社区,同时承担忆星社区的部分工作任务。从警30多年来,他一直工作在基层,先后历经特警、交警、治安、社区等岗位,曾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身边的同事说他如“上满发条的时钟,一刻不停、一秒不闲”。
走进新东社区警务室,橱柜里整齐罗列的各类工作资料一目了然,随时翻阅查看,动态增删,而这些鲜活资料来源于张会军的“铁脚板”。
新东、张庄两个社区常住人口1.8万余人,加上暂住人口有2万多,是车站、学校、医院、银行、商场、商务宾馆等聚集地,人员流动量大,治安管理较为复杂。大街小巷的小商店、小餐馆多是这里的特点,有些居民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还是会找不到地方。但是,张会军对这里的每一处情况却了如指掌,他能随手画出许多商店、老旧居民院落的示意图。
“勤走、勤问、勤登记,熟悉掌握辖区里的一草一木,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担任社区民警之初,张会军便扒出社区干部和小区物业名单,主动对接联系。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热情地与社区干部、小区物业拉家常,全面了解这里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矛盾纠纷,然后带领社区辅警一栋楼一栋楼地跑,逐楼开展走访,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入户,一次找不到人,就“三顾茅庐”,平均每天步数近2万步。张会军很快与社区干部、小区物业、居民建立了联系渠道,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通过他们的帮助,他又开始围绕辖区的各类场所、企事业单位开展走访,用时1个多月的时间,分门别类建立了“企事业单位”“九小场所”“社区楼道长”“矛盾纠纷调处”“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等各种台账。“张警官就是我们的活档案、活地图。”社区居民这样评价道。
今年9月29日零时36分,新东社区某老旧小区有人报警,称有人多次敲打自己家的房门。张会军立即赶到现场,通过询问得知,因该住户看电视声音太大影响了邻居休息,导致邻居不满,张会军遂做好双方的沟通工作。像这样随时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事,成为张会军在社区工作的日常。在他眼里,社区的大事小事都是自己的家事。
去年夏天,在市农林局家属院一楼经营美容店的王女士因二楼住户清洗空调弄脏其门店,双方破口大骂,火药味儿很浓。张会军从辖区居民口中得知该情况后,顾不上吃午饭便赶到现场。看到现场双方剑拔弩张的形势,张会军立即将双方劝开,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耐心讲明利害关系,一则“六尺巷”故事道出了和邻睦里、仁爱待人的处事方法。事后,张会军又多次对双方进行走访,确保矛盾彻底化解。
为了让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张会军借鉴“枫桥经验”的做法,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了新东、张庄两个社区矛盾调解站点,先后牵头调处纠纷400余起,以心换心得到了群众认可和好评。
今年2月7日,春节假期结束后上班第一天,张会军收到外地警方提供的一条案件排查线索,一名潜逃24年的命案嫌疑人可能化名藏匿在辖区某处。为避免打草惊蛇,张会军立即穿着便衣深入辖区摸排调查。在入户走访未发现嫌疑人后,张会军又在小区及四周摸排,经过2个多小时守候,最终在路边发现了正在观人下棋的嫌疑人,遂和周边居民合力将其擒获。
“有张警官在,辖区治安好多了,感觉心里更加踏实。”社区居民李某说道。随着市公安局“三进”工作的开展,如今张会军走到辖区每个角落都有熟悉的面庞,有亲切的笑容,有热情的打招呼声。群众口中的称呼,也由原来的“张警官”变成了“老张”。张会军先后收到居民赠送的锦旗、感谢信10多面(封)。
“张哥是身边典型的老黄牛,即使生病、受伤,也不见他停下工作的脚步。”辅警李杰说起与张会军一起工作的经历,由衷地感到敬佩。2020年秋天,辖区发生一起紧急安全事件,张会军因着急赶往现场,不小心下楼崴了脚,眼看着脚面肿胀起来,但他依然在现场坚持把工作做完才去医院检查。从医院出来,拿上几片膏药,便又一瘸一拐地坚持值班、办案,一天工作也没有落下。2021年7月,我市遭遇暴雨灾害,张会军坚守两天一夜,与同事们一起在牧野湖畔抬沙袋固堤,阻挡漫堤的洪水。回到家后,看到他被洪水泡的发炎的双脚,妻子双眼通红地埋怨道:“一点儿都不懂得心疼自己。”
“现在要求警务室灯常亮、人值守,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张会军说。在社区工作的两年间,张会军全身心地扑到社区工作中去,连续两年春节都在警务室度过。为鼓励他的工作,大年除夕,家人还带着做好的饭菜与他一起吃年夜饭,给予他最大支持。一个社区就是一片乡土,张会军干一行爱一行,他的为民初心早已在这里扎根发芽。⑦ (石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