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丰粮仓 万里稻香惠百姓 ——记市农科院水稻育种专家王书玉先进事迹

2022-05-19 09:53:35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编者按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近年来,在新乡各条战线上的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中,涌现出一批用忠诚和汗水书写责任担当的先进个人。为集中展现他们的奋斗故事,市总工会联合新乡日报社开设专栏——《最美劳动者》,激励全市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齐心协力推动新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35年来,研究水稻育种是个坚守初心、不断追梦的过程。水稻田不仅寄托着我对科学的追求,更是践行入党誓词并为之坚守奋斗终生的阵地。”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育种专家王书玉语重心长地说。

不忘初心 潜心科研争一流

参加工作35年来,王书玉一直从事着水稻育种及其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工作。面对育种的复杂、辛苦和单调,他没有打退堂鼓,钻到田间地头一门心思地观察、记载、研究(如图)。经过“十年磨一剑”的刻苦攻关,1995年,他作为团队科研骨干,育成了河南省第一个国审粳稻品种“豫粳6号”。一路走来,王书玉先后主持育成了“豫粳6号”“新稻18号”等国审、省审水稻品种16个,并创造了多项河南省第一。其中,“新稻18号”填补了河南省自育超级稻品种的空白,为目前我国黄淮稻区主导品种、河南省粳稻良种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是目前河南省唯一的自育超级稻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王书玉主持培育的水稻品种在沿黄乃至黄淮稻区水稻生产上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累计推广8700多万亩,总增产稻谷约44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20多亿元,对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创新引领 推进稻作新模式

当今中国,稻米市场需求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2014年,王书玉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在原阳县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研究探索出了成熟的沿黄稻区“稻鳅稻蟹”混合种养方式。2016年以来,他带领团队通过在原阳县太平镇指导建立“稻鳅稻蟹”稻田混合种养示范基地,积极推广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新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2019年6月4日,王书玉指导的稻鳅共作标准化生产模式被央视选中,拍摄制作成30分钟专题片《稻鳅共作效益高》在中央播出,有力宣传和叫响了原阳大米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快了河南省稻米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进程。

心怀群众 万里稻香惠农民

为了尽可能多地向农民普及技术,王书玉走遍了沿黄稻区的乡村,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了田间地头。前些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沿黄稻区大面积爆发,严重危害水稻生长,为让稻农少受损,他带领团队日夜奔波,为稻农示范推广抗病品种,指导管理技术。平原示范区祝楼乡蒙城村的示范种植田不仅没有受到病害,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很多地块亩产超过了800公斤,比往年普通品种增产近100公斤。为感谢王书玉及其团队,村民们专门为其送来了书写着“科技服务结硕果 蒙城水稻创新纪”的匾额。

看到老百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王书玉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能够坚守初心,把当初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兑现成为民服务的一件件小事、实事,那么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可以干得精彩。由于事迹突出,王书玉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新乡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河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姚辉 文/图)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