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战线,我只是极其普通的一员,从事体育教学,是今生无悔的选择。我愿将满腔的热忱,献给深爱的工作,将所有的爱,献给深爱的学生。”
这段滚烫的话语,来自于封丘县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封丘高中)体育教师王学随。然而,他再也不能走上操场,吹着哨子,督促学生训练了。
4月12日,王学随因病去世,生命的时钟永远停留在45岁的刻度上。封丘高中的田径场上,似乎还有哨音在回响。
初露锋芒
1997年9月,体育专业毕业的王学随一腔豪情,回到家乡陈固乡(现陈固镇)中学教体育。只是当他站在操场上,才知道现实是多么的“骨感”:一所中学,连一个像样的体育器材都没有。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他申请成立了全县第一个乡村中学田径队。练跳远没有沙坑,他就自驾三轮车到20多公里外的黄河滩拉沙,回填到事先挖好的方坑内;练跳高没有海绵包,他让母亲把编织袋裁剪拼接缝成一个大口袋,装满麦秸后拉到训练场上;买铅球,自己微薄的工资不够,又让爱人从结婚礼金中拿出钱来。
他的满腔热情,似一支等待升空的烟花,将在农村中学的操场上绽放。
练体育能当饭吃?老师、学生、家长都有疑问,唯有王学随态度坚定。即使参加田径队的学生,也是出于对训练的好奇。训练没几天,学生感觉既不好玩又太累,纷纷偃旗息鼓。
还没有燃起来的体育之火就这样熄灭吗?
不甘心的王学随骑着自行车逐户家访,说明“体育也是一条成材之路”的道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披星戴月地奔走,口干舌燥地劝说,身体力行地示范,渐渐地有学生又回到了操场上,王学随的哨音又开始了此起彼伏。
他的学生、陈固镇邢庄小学校长冯利荣回忆说:“1998年,初三复读一年仍没考上高中,我想放弃了,父亲也觉得一个女娃早晚是别人家的人,上学多了也没用。王老师到家里做我和父亲的思想工作,说跟着他练体育保证能有学上,我动心了。作为农村娃,只要有机会谁不想继续上学?能遇到王老师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和幸福。”
此后,师生拧成一股绳,将汗水洒在操场上。哨声中,奔跑的,跳跃的,翻滚的,是一个个对体育充满信心的“精灵”。
检验王学随成绩的,是一年一度的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第一年,陈固乡中赢得了一席之地;第二年,全县第二名;第三年,全县第二名;第四年,一举获得女子100米、男子标枪等12项第一和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陈固乡中体育的迅猛崛起,宛如一颗突然引爆的“炸弹”,又如一颗耀眼的“烟花”,惊艳了封丘县体育界。
不仅如此,陈固乡中田径队的队员也接连被封丘一中、新乡体校等录取,从此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王学随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让练体育的学生有学上。
再现峥嵘
2001年,王学随不知道,注重发展体音美特色教学的封丘高中成立,县教育局领导关注到了他,第二年便邀请他到校任教。
王学随有些为难,既渴望有一个更大的舞台,又难以割舍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几番思考之后,他提出了一个“服务家乡、两头兼顾”的条件,也被对方应允。
从此,从封丘高中到陈固乡中20公里长的道路上,多了一个急匆匆骑行的身影。从春夏到秋冬,从日出到黄昏,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变的是日月星辰,不变的是一颗奉献的心。
在保持陈固乡中多年蝉联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初中组冠军并多次打破纪录的同时,王学随也为封丘高中的体育教学带来了“质变”。
虽然是一所高中,但是封丘高中的起步条件并不好,操场还没有建好。
王学随在距离学校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用石灰画田径场、投掷圈,挖沙坑,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安排训练内容。他常教导队员“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从农村到县城,学校的不同,王学随的视野也更加广阔,向市队、省队甚至国家队水平看齐。
王学随平日训练队员协调性和爆发力,总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一个队员一个队员地检查;早上一万米的越野,他拿着秒表骑车跟随,一年四季从不缺席。体育训练几乎成了他生命的全部,每天的生活是“两点一线(家到操场)”。
为了能随时看到学生训练情况,他选房时特意挑了挨着操场的四楼;为了给自己“充电”,他自费订阅了1000多册各种体育杂志;为了能够更加仔细看清学生训练时的动作,他自费7000多元购买了摄像机。要知道他当时的工资只有700多元。
流泪播种必将含笑收获,执着付出换回了丰硕回报。
仅仅在封丘高中执教两年后,王学随带领的田径队就获得了县高中组第一名、市混合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后,他带领田径队多次斩获市级、省级、国家级荣誉,全市混合组团体冠军更是被封丘高中稳稳揽在怀中,保持了17年。
中国首位射击世界冠军、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原院长巫兰英到封丘县专程看望了王学随。王学随的学生李庞帅2010年获得全国三级跳冠军,2012年被清华大学体育系录取。他培养的学生有60人次获得省级成绩前八名,先后有200多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10余人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多达数百人。其中,仅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就有63名,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全国知名体育院校都有他学生的身影。
王学随先后获得全国“‘新宏基’杯优秀教练员”、全省“优秀辅导教师”和“优秀辅导员”、全市“先进工作者”和“优秀辅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2011年,王学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严师慈父
桃李虽不言,树下自成蹊。
王学随常说:“队员把自己的身体和前途交给了我,家长把信任和希望交给了我,我就必须不遗余力、不留遗憾。”
他在训练场上是严师,在训练场外是“慈父”,对待学生超越了自己的孩子。
王学随经常自掏腰包去回族群众家里买羊骨头,在田径场上架起大锅熬骨头汤,也会亲自动手磨豆浆给学生补充营养;他会时不时带着学生下馆子,也会带学生到家吃住;他会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买运动鞋、运动服,也会主动为学生寻找文化课资料,分析招生政策和信息;他会在学生受伤时陪伴去医院,跑上跑下、求医问药,也会在崴脚的情况下,带着弟子跑2公里赶火车去考试,弟子最终圆梦清华,他却因脚伤加重瘸了整整一年半。
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王学随仍然时时关注着他们。一次,他找到正在上大学的马绍帅,硬塞给这名来自农村的学生500元钱。
王学随心里装的总是学生,考虑学生的饮食,关心学生的困难,牵挂学生的前途,而唯独没有想到自己。
2021年9月23日,王学随突然被查出患有癌症,而且已经是晚期,这对家人和学生来说是晴天霹雳。
在检查出癌症晚期后,王学随刚开始选择了隐瞒病情,直到病情恶化后才向学校领导说出了实情。
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愿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体育训练工作,依然牵挂着他的田径队员。由于需要住院治疗,为了不耽误学生训练,他请自己曾经的学生、在县职业高中担任体育教师的徐颜丽暂时替他训练。
即使卧病在床,他仍然想着到新疆、重庆、成都等地走一走,那里有从自己手底下走出的学生。
从医院回家后,只要身体情况允许,王学随都会到操场上陪着学生待上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向他都时刻关注着,生怕会有一个队员掉队。
在一家私立学校担任副校长职务的赵永飞,自毕业以来超过一周不见王学随心里就不踏实,在得知老师的病情后第一时间请了长假,和几名学弟一起陪着老师到处求医问药。
他泣不成声地说:“在我心中,他不仅是严师,更是慈父……工作丢了,我可以再找。如果错失了对恩师的最后陪伴,我将一生不能原谅自己!”
大半年的时间里,赵永飞和其他几名王学随的学生,陪着老师看病、住院、取药、办手续,跑前跑后,陪着聊天……
时间一长,昂贵的医疗费让这个工薪阶层的小家庭不堪重负,他的学生就自愿凑出十多万元。学生说,现在是回报老师的时候了。
疾病仍然在啃噬着他的身体,病痛的折磨时常让他烦躁不安,甚至不能自控地拔输液管。妻子只得将一团纸塞到他手中哄骗他:“学随,这是你学生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你可得保管好。”他接过纸团后瞬间安静下来,喃喃自语“好,好”。
他在弥留之际,给校长发出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条信息,谈的仍然是对学校田径队的牵挂和田径队员前途的关心。
走在封丘高中的田径场上,仍能吹过他吹过的风,走过他走过的路,这是对他另一种形式的相拥和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