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5周年。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主阵地,西安区域五年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经验,推动了12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地,累计形成520项创新案例,从揭牌至2022年1月底,西安区域(含西咸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06546家,中欧班列长安号国际干线增加至16条,并且与21个国内自贸片区共同发起成立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促进改革创新经验互利共享。
西安推动127项改革试点落地 累计形成520项创新案例
西安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主阵地,占陕西自贸试验区总面积的95.2%。自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以来,西安区域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经验,推动了12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地。累计形成520项创新案例,其中26项创新成果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肯定,66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经验”。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更便利。在全国率先推出“微信办照”、24小时自助信包箱等创新举措,启用“24小时全智能办照系统”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办事最多“跑一趟”。在全省率先推动“跨省通办”业务,有效满足市场主体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
设立西安知识产权法庭、陕西自贸实验区仲裁院、陕西自贸实验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办公室和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西安受理窗口,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新增市场主体数是自贸区设立前的4倍 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1.1小时
从揭牌至2022年1月底,西安区域(含西咸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06546家,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946家,外商投资企业737家,新增市场主体数是自贸试验区设立前的4倍。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现代物流、会议会展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布局。
在全国铁路口岸首创“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使中欧班列长安号在口岸的停留时间缩短6-12小时。在航空口岸实施机坪“直提直装”新模式,实现了国际货物24小时“随到随提、随到随装”,满足了企业对通关、物流时效和特殊商品安全运输“零延时”的迫切要求。2021年12月西安市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1.1小时,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34.3小时。
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保理美元融资业务试点,已为全国253家中小微出口企业提供融资近1500万美元,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3%以上。打造“通丝路”陕西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将产品推向全球提供便利,已有300余家外贸企业入驻平台,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2700万元。
长安号国际干线增加至16条 下一步将从四方面发力
围绕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开行,推出全程统一运单、宽轨直达班列等系列举措,提高了运输实效,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速建设,目前,长安号国际干线增加至16条,“+西欧”集结线路达15条,班列的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39条全货运航线,4条第五航权航线,2021年完成货邮吞吐量39.56万吨,位列全国机场第9位。
中欧合作产业园已聚集德国博世、宝马和法国阿尔斯通、达能等9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爱菊集团、隆基绿能等企业在 “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分销网络、生产基地和物流园区。西安区域与深圳前海等21个国内自贸片区共同发起成立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与连云港、郑州等9个自贸片区及霍尔果斯、阿拉山口2个重点口岸共同发起成立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自贸试验区联盟;与乌鲁木齐、西宁、银川、兰州等城市深化合作,建立联动发展机制,促进改革创新经验互利共享。
下一步,西安将重点从服务贸易、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进一步提升制度创新的首创性和系统集成性;重点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会议会展、临空临港等优势产业加强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一业一证”“跨省通办”等改革措施;加强与秦创原战略合作,相互赋能协同创新,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郝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