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风纪律大整顿活动的记者来信⑩
编辑同志:
这个月1日,市政务服务大厅新开设了一个特别的窗口,叫“办不成事”窗口,专门受理办事群众和企业在大厅提交申请后,非自身原因导致的不能成功受理、成功审批,或者多次跑腿不能办结等“办不成事”问题。听说这个窗口很受群众欢迎,能治各种“疑难杂症”,我今天专程去看了看。
“办不成事”窗口设置在市政务服务大厅一楼。进入大厅西门,正对门口的办事窗口就是“办不成事”窗口,位置醒目,方便群众。看来,即便是在细节上,市政务服务大厅也是用了心思的。我到的时候,两名工作人员正在耐心地和群众交流。我看了一下时间,是9时20分,上班刚刚20分钟,但这已经是窗口接待的第二批群众了。办事窗口的服务台上,放着“办不成事”事项咨询台账,我亮明身份,向工作人员借了过来,认真地数了一数:1日,只有一名群众前来咨询;2日、3日,分别有3批群众前来办事;4日、5日周末不办公;6日,接待群众5批;7日,接待群众14批;而到了8日,就已经有28批群众来反映问题了。
正在窗口反映问题的李师傅,今年56岁,先前是一家公司的客车司机,2006年下岗。因为从事的是有害工种,他去年55岁就该办理退休手续,但档案里因缺了8年的工资证明,退休手续一直办不下来。他有糖尿病,肾脏萎缩,只剩了一个肾,心脏搭了支架,还有脑梗,去找原单位,负责此事的同志告诉他“搬家弄丢了,想去哪儿告去哪儿告”。前天,他从手机上看到市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办不成事”窗口,今天就赶来了。窗口工作人员了解了他的情况后,一个电话请来了社保服务窗口的一位女同志。这位女同志向李师傅讲明了政策,让他再回去找一找所缺的材料,同时还表示要和李师傅原来所在的公司联系下,帮助查找有关证明,并尽快给李师傅一个反馈。
离开窗口,我来到位于二楼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室,见到了中心负责人鹿玉玺。鹿玉玺告诉我,“办不成事”窗口是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开展作风纪律大整顿活动的背景下设立的,目的在于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破除阻碍群众办事的隐性壁垒,立行立改,转变作风,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在“办不成事”窗口,对于当场能协调解决的问题,要当场协调解决。对于当场不能协调解决的,要立即填写《“办不成事”问题处理工作单》,派发转办给有关单位(窗口),有关单位(窗口)要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情况。对于“完全不能办理”的事项,有关单位(窗口)要在3个工作日内对群众做好解释工作,说明不能办理的原因和依据。
从与鹿玉玺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办不成事”窗口本身是“不办事”的——因为其并不具备行政职能。该窗口的意义在于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搭建一个融“首问负责”“最后兜底”于一体的端口,有的问题企业和群众可能已经找了多个部门、找了多次,最后找到了这个窗口。它已经没有退路,必须来者不拒,不推不拖,踢来的每一个“球”,它都要用心用情用力接好;它是一个协调多方的平台,企业和群众要办的事情往往会涉及到多个部门,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更是如此,它正在建立完善问题协调处理机制,成立问题处理工作专班,针对具体问题组织多个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进行研究,协调推进问题解决;它是一个督促问题解决的平台,对于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它建立了一个工作机制,能有效督促、推动问题的解决,把“办不成的事”变为“能办成的事”。
在市政务服务大厅,我遇到了一名认识多年的朋友,我们都不是新乡土著,但都同样爱着新乡,既为之喜,又为之忧。站在大厅喧闹的人群里,我们无所顾忌地讨论着“办不成事”窗口。我们认为,“办不成事”窗口是“便民的窗口”,但更应该是“改革的切口”,我们不能满足于点上的细微突破,要自觉从“办不成事”窗口这个原点出发,更多更深地考虑哪些事情是民生痛点、堵点、难点,哪些举措是改革的焦点、重点、拐点,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手段,形成对问题的系统性认识,更清晰地厘定部门职责,更有效地集聚部门合力,为办成事探路,重塑为民为企服务的流程机制,真正打造新乡发展的新优势。
我离开市政务服务大厅时,已是11时40分,“办不成事”窗口前仍有反映问题的群众,工作人员在耐心地做着登记和解答。毫无疑问,“办不成事”窗口正在接受群众和实践的检验,工作人员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我觉得,“办不成事”窗口只是推开了一扇窗,改革如何在新形势下“登堂入室”,仍然任重道远,开窗才见滔天巨浪呢。
特约记者 高风
2021年12月10日
责任编辑:李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