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几个今天负责把电通上。”“你们要尽快把村里的受灾情况汇总……”8月4日,接到组建工作队帮扶卫辉市受灾村庄的通知后,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杨海峰立即召开党委会,决定由副院长张栩任队长,带领院办主任范永胜、科研支部书记刘翼成组建工作队,第一时间赶赴琉璃堂村开展帮扶工作。
进村后,工作队队员头顶烈日,不惧蚊虫叮咬,垃圾清运、防疫消杀同步开展,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全力为群众顺利回迁和灾后重建创造整洁环境。在得知村里还没通电的情况后,工作队紧急协调发电机,迅速恢复电力,保障村委办公、通信工具用电。当村里的喇叭重新响起,灯重新亮起,群众聚拢过来,言语中满满的感谢。
一次次会商研判,一次次深入调研,一次次现场指挥,杨海峰带领班子成员多次到帮扶村,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工作队队员坚守一线、连夜奋战,最终提前一天确保村民回迁,为有力有序推进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洪灾造成群众房屋不同程度受损,为避免危房给群众造成二次危害,工作队连续多日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财产损失登记和心理抚慰工作。到村里仅仅两天,村民差不多都认识工作队的人,“有困难找老范,工作队一定帮你解决”,老范指的就是工作队队员范永胜,“不怕群众找我,我来了就是给群众解决问题的,把群众当亲人,以心换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面对群众对他的夸赞,范永胜谦虚地说。
群众需要什么,工作队就提供什么。群众缺少生活物资,工作队马上协调送来方便食品1000箱、食用盐1500袋、矿泉水6000余件;疫情防控群众缺少防护用品,工作队及时送来2000只口罩;核酸检测缺人手,志愿者立即换岗,协助维护现场秩序;暴雨天气预警,工作队和村里干部一道,挨家挨户通知村民做好撤离准备。
面对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工作队坚持到群众中去、到风险点去,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在灾后重建一线担当作为,与群众站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实际行动彰显农科人的智慧和力量。
路通了,田里的积水排干了,最重要的就是抢种补种。为抢抓改种补种关键期,市农科院依靠自身科技和人才优势,组织专家组到田间地头查看受灾情况,现场确定改种补种方案,并全程做好技术指导,争取最大限度降低群众遭受的经济损失。村民李保民在专家指导下及时改种了大白菜、萝卜,作为上乐村镇首块复耕复种地块,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极大调动了周边受灾农户改种补种积极性。如今,李保民的蔬菜喜获丰收,他又在工作队和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麦播作业。李保民感慨地说,多亏了市农科院的帮扶,让他挽回了水灾损失,如今,小麦种下了,这心也算彻底放下了。
为稳定琉璃堂村小麦播种面积,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组织群众挖沟散墒、引排积水,专家和技术人员走进地块实地研判会商,对于湿渍和积水地块提出麦播指导意见,为小麦及时播种争得主动、赢得时间。10月22日,琉璃堂村第一块小麦示范田正式播种,一周时间内,迅速组织完成2000余亩小麦播种,做到应种必种、能种尽种。麦播结束后,工作队继续落实关键技术措施,组织小麦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带动群众科学种地,实现“藏粮于技”,为小麦安全越冬和明年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