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院等专家团队 调研新乡县乡村振兴工作

2021-07-15 10:49:03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乡网讯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如何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农村宅基地改革成效怎样?乡村治理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7月11日,来自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和省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莅临新乡县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探寻如何更好地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并召开“乡村振兴的实践创新与模式探索”研讨会,科技日报社、河南日报社等媒体代表,以及新乡县委、县政府等40余人参加了调研和研讨。

当日上午,专家团队首站来到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实验基地。“真喜人,没想到新乡也能种植猕猴桃。”“这些高品质水果种植技术如果实现成果转化将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望着枝头的累累硕果,听着基地相关负责人的讲解,大家议论着。

随后,专家团队来到了七里营镇杨堤村(如图)。雨中的杨堤村干净清新,草木葱茏,花草掩映下的特色民居古朴典雅,大家纷纷拍照留念。

“‘不砍一棵树,不扒一间房,不填一口塘’,使整个村庄保持最初的自然形态,使乡村设计符合群众意愿、传统习俗、地方风貌。”七里营镇相关负责人说,杨堤村盘活农村宅基地,把闲置宅基地改造成手工坊、小广场等,坚持环保、节俭理念与艺术相结合,保持村庄古朴特色,留住了乡愁。同时,该村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承接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流转土地110亩,种植优质蟠桃品种,亩均效益8000元。

“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怎样激活农村发展要素,杨堤村通过宅基地改革激活了农村发展活力,这一模式具有很重要的推广价值……”调研现场,省社科院院长谷建全这样说。

“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出乡村治理‘一三五’模式,实现了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的重大转变。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3万元,较10多年前分别翻了4倍和71倍……”在翟坡镇东大阳村(朝阳社区),专家团队详细了解了东大阳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参观了该村垃圾分拣站。

同属翟坡镇的焦田庄村产业相对较弱,但村内几座大棚在雨中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这是该村以集体土地入股,与河南师范大学、家和公司合作,通过“高校+公司+农户”模式,重点推进的鱼菜共生项目。“预计年均产量比传统养殖业产量提高4倍,蔬菜年产量比传统土壤栽培蔬菜产量提高5倍。不仅能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预计村集体年收入能增加约20万元。”项目相关负责人称。

随后,专家团队又走进七里营镇李台村,调研该村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情况。在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专家团队先后走进企业产品展厅、监控室等处了解和感受这个现代化企业的转型发展之路。

在当天下午的研讨会上,专家团队又与新乡县县、乡(镇)、村(社区)领导进行了座谈,大家共同探寻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更好地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据悉,新乡县是河南省30个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之一。近年来,新乡县坚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突破口,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强化产业支撑,创新乡村治理,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研讨中,各方代表围绕乡村振兴的实践创新与探索,结合新乡县的有效做法和经验模式,从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等不同角度发表了观点和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探索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新乡县严格落实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牢乡村振兴的基础;因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势,将各村根据禀赋特点分为城郊融合、拓展提升、特色保护、整治改善、搬迁撤并5个类型,规划引领、典型带路、梯次推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院地合作、校县合作,强化农业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优化种质资源、强化农业深加工,努力打造全国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的中原样板;先行先试,推进农村改革,盘活资产资源,壮大经营主体,有效激发“三农”活力;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乡村治理,注重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村民代表提案制”、“一三五”工作法等基层创新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1+5”乡村治理模式,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日益强化,形成了立足新乡县域实际、发挥新乡县域特色,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有效路径。

(孙保军 王新林 文/图)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