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书武
82岁的尹天普,一天的操劳是从早上5时开始的。
本该乐享晚年的他,22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伴儿,让她从瘫痪在床到能够行走。岁月的风风雨雨,压弯了尹天普的身躯,这压弯的身躯犹如一把雨伞,遮挡住风雨的冲击,为老伴儿撑起了伞下的春和景明。
情牵你的手
尹天普是辉县市人,1964年新乡师范学院(今河南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封丘县,先后在村、乡、县诸学校教学。其间,他认识了封丘县顺河街女青年齐业民,两人情投意合结为伴侣,先后养育了5个孩子。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齐业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精打细算,维持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1984年,全家搬回辉县居住,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了。1999年端午节前,齐业民突发脑溢血,虽经全力抢救,最终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怎么办?子女一片茫然,尹天普看着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老伴儿,语气凝重地对家人说:想让她重新站起来。
让躺在床上的脑梗患者重新站起来,这得付出多大辛苦呀!尹天普说:“她跟着我受了半辈子苦,现在有病了不管她,良心上过不去。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当年11月,尹天普退休后,更是全力照顾妻子,不给子女增添负担。
尹天普每天早上5时就起床,然后为老伴儿穿衣,从5时30分开始拉着她的手在屋里行走,训练1个小时;上午8时30分,继续陪老伴儿训练两个小时;下午抽出时间,再训练两个半小时。每天吃过晚饭后,他专门用热水为老伴儿泡泡脚。
只要不是刮大风、下大雨大雪天气,尹天普就骑着一辆三轮车,带着老伴儿去辉县市体育场训练。到了体育场,尹天普自己后退着,拉着老伴儿的双手,一寸一寸地挪行,两人走走歇歇。老伴儿有时态度烦躁,他就慢慢劝说。
从1米到10米,到100米,到一圈400米,最后达到了3圈。再往后,在体育场上,尹天普在前面推着三轮车,老伴儿在后面扶着三轮车慢慢行走。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上午和下午,几乎都能看到这两位老人手牵手在一起的身影。即使因天气原因不能出门,尹天普也要在家里陪老伴儿训练。22年来,光是脚蹬三轮车、电动车就换了五六辆。
尹天普的真心付出,换来了可喜回报。老伴儿除了不能言语外,终于从瘫倒在床到扶着能行走了。
22年来,尹天普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和节假日。在子女眼中,只有吃饭时他才能坐下来,只有睡觉时他才能躺下。
再苦不回头
眼看老伴儿慢慢在恢复,尹天普自然喜在心头。可是上天再一次展示了它的残酷性——2013年11月,齐业民再一次突发脑梗,虽然经过治疗再一次挽救了生命,但是她不但不能行走,而且还失去了吞咽功能,只能靠打流食来维持生命。
老伴儿再一次发病,让尹天普备受打击。可是生活容不得他过多伤心,他不得不再一次振作起来,开始24小时护理老伴儿。
从医院接回老伴儿,看着她通过胃管灌流食,尹天普既心疼又无奈。他知道,这样进食时间长了人会产生炎症,而且也维持不了多久,必须改变这种现状。
经过多方咨询,最终有人给他说了一个土方法:用一个铁制的长勺子,在冰箱里冻一段时间,然后用长勺子去刺激她的咽部,也许会有作用。
按照这个方法,尹天普每天刺激老伴儿的咽部四五次,每次3分钟。半个月过去了,老伴儿的吞咽功能还是没有任何恢复。“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就尽百分百的努力。”他仍然坚持着。
有一天下午3时多,尹天普再一次用冻过的勺子刺激老伴儿时,老伴儿头向后动了一下,似乎在躲避。
“奇迹出现了!”尹天普赶紧再试一次,果然老伴儿又躲避了一下,这一下确定了她的吞咽部位神经功能开始恢复了。
慢慢地,齐业民能吃下饭了。如今,她每天早上一个鸡蛋、一个馒头、一碗粥、一碗菜,中午能吃一大碗捞面条,吃得比尹天普还多。
齐业民的弟弟来看望她,看到吃得胖墩墩的姐姐,有些埋怨地对姐夫说:“你让她吃那么胖,谁能弄得动她?”
齐业民虽然能吃,但是仍然不能动,起床、穿衣、上厕所,都需要尹天普抱着,而瘦弱的他每次都很累,累得腰椎间盘突出症都犯了。
弟弟心疼姐姐,也心疼姐夫。他知道,没有姐夫的精心照顾,姐姐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来生一起走
随着22年的时光流逝,尹天普已经是82岁的老人了。这些年没日没夜地操劳,也让他的身体垮了下去。去年4月,他在郑州做了胃癌切除手术,住院一周就急急忙忙出院,担心在家的老伴儿别人照顾不好。
对于尹天普的照顾,齐业民虽然口不能说,但是内心清清楚楚。她只允许老伴儿拉自己的手,连儿女都不让碰。
尹天普22年照顾老伴儿的事迹,受到了儿女和邻居的称赞和尊敬,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人。目睹这一切,一位邻居老太太由衷地感叹:“这个老太婆真幸福。要是有一天我不能动了,有这样的老伴儿对我就满意了。”尹天普说,自己照顾老伴儿,只是在尽自己的责任。如果有来生,他还希望和老伴在一起生活。
“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