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老师身上有一股劲儿、一种精神,在抗洪救灾服务点,牛老师的身影对我们年轻人是一种鼓舞……”7月下旬的那场洪涝灾害虽然已经过去4个多月了,可每当提及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87岁退休教师牛桂兰在受灾群众安置点做志愿者的事情,附中党办工作人员刘珂娟依然被感动着。
当洪涝灾害袭来时,牛桂兰同大家一样时刻牵挂着城市的安全。“每次看到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从抗洪救灾一线满身泥水地回来,都非常感动。”那些天,牛桂兰总想着,自己虽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到一线去搬沙袋,可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应该为抗洪救灾做点啥。
7月28日,得知附中开始接收安置受灾群众,牛桂兰决定到现场看看。“当时群众刚到安置点,志愿者忙得不可开交,感觉分发物资这事我还能干。”这一去,牛桂兰找到了答案,“留在安置点,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安置点负责人很快注意到了牛桂兰,担心她的身体吃不消,劝她回去,却因为拗不过她,最终答应她只需要每天上午来。
从那天起一直到8月6日,这位八旬退休教师成了安置点的一名志愿者。每天在现场,牛桂兰与其他志愿者一样了解群众所需,为群众分发救灾物资。
在安置点,牛桂兰服务认真、热情。对群众的需求,她会一一记在心上。看到其他志愿者嗓子哑了,她还会悄悄送些护嗓药过去。午饭时间到了,她又会回到自己家吃饭。她说:“咱是来服务的,不能给这里添麻烦。”
那是受灾群众到达安置点的第一天,因为床还未到,被褥只能暂时铺在地板上。一位腰部不适的老人想多分一条被褥,可因为当时救灾物资紧张未能实现。这件事牛桂兰一直记在心上。后来,新被褥一到,牛桂兰便第一时间帮助那位腰部不适的老人领了一条。
几天相处下来,牛桂兰和安置点群众有了感情。当群众离开安置点准备返回家乡时,她像对待亲人一样叮嘱大家路上带上饮用水和食物,回到家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因为洪魔侵袭,他们被迫离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咱所能做的就是让这些离家的人更多地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牛桂兰说。
在牛桂兰精神的感染下,那段时间,正上大学的外孙女也成了安置点的一名志愿者。
7月30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买世蕊来到附中受灾群众安置点,看到牛桂兰正在忙着分发救灾物资时,称赞她是一面旗帜,是精神支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今年教师节,牛桂兰被附中授予“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面对赞誉,牛桂兰说,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作为一名老党员,这是她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