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营寺沟的“诗和远方”

2020-09-23 13:57:27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韩国咏

“你看,从我们这儿上去,翻过这架山就是秋沟景区了。”近日,记者在辉县市南寨镇营寺沟村采访时,驻村第一书记李建明饶有兴致地告诉记者。

按说,秋沟景区比较闻名,作为邻居的营寺沟“近水楼台先得月”,应该多少沾点光才是,可两者的知名度相差悬殊。除了历史原因外,这里也有缺水等自然条件方面的影响。

不过,营寺沟村也不是没有水,比如半山腰处就有一处“乱泉”。为什么叫“乱泉”呢?村干部解释道,泉的上游不是一个泉眼,而是杂乱无章分布着多个泉眼,所以起名“乱泉”。只不过夏秋季节雨水多,下游水量还可以,但一到冬春季节,水量就不行了,甚至干涸断流。在“乱泉”的下游,伴随着哗哗的流水声,记者见到了几个在此观看泉水的游客。李建明表示,有人曾建议他围绕“乱泉”做点文章,对此,村干部也在苦苦探索着。

据悉,营寺沟村辖10个自然村,退耕还林地492亩,林地4960亩,总户数88户17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140人。

2017年,辉县市农业局对接帮扶营寺沟村。为了让营寺沟村尽快脱贫,驻村工作队员多次开会想办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投资54万元修建了一条长1200米的通村公路,让村民出村不再作难。接着,又投资数百万元,修建了村文化广场、安全饮水工程、村卫生室以及生活用电项目等。今年4月,村里又建起了山楂园,从而增加了村民的就业机会,带动了更多村民增收脱贫。截至目前,该村脱贫64户137人,未脱贫3户3人,其中低保贫困户3户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4%。现年65岁的村民李先叶家就是去年的一个脱贫户。

“我家就我和儿子两口人,现在我们的生活不用发愁了。”在李先叶家,她乐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上把她儿子安排到了公益性岗位上,一个月有950元的收入,家里5亩地的土地流转收入一年又是1000多元,光伏直补一季度450元,再算上家里40多棵山楂树,一年收入又是几千元。“从去年开始,‘户贷户用’金融扶贫政策的落实,她家一年又多了2000多元的分红,这样算下来,收入还是可以的。所以这个家庭去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村支书元海群在一旁解释道。

在与李建明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营寺沟的村民非常勤劳淳朴,为了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干起活儿来从不知疲倦,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丢下耙子拿起苕帚”。脱贫致富是群众的美好期盼,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是他们的“诗和远方”。村民李运山已经70多岁了,每天还在村里的一家合作社打工。2018年,李建明等人筹集资金给李运山等几户村民购买了蜜蜂和蜂箱,让他们“自繁自养”,结果,一年下来,李运山就挣了几千元钱,再加上各种扶贫收入,去年他家也脱了贫,李运山高兴得整天合不拢嘴。

目前,营寺沟村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7项指标全部达标,村里有光伏电站1座,每年村集体收益6万元;成立专业合作社1个,种植山楂树60亩;流转贫困户土地96.4亩,每亩每年流转费200元;带动12名贫困户务工,每人每年收入1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找准产业发展定位,拓宽产业发展渠道。”谈及营寺沟村的未来,李建明豪情满怀,他说,村里一是大力发展山楂、梨、柿子等林果种植业,规划建设山楂特色园,发展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生态乡村游;二是计划打造民宿,前期计划投资50万元,借助附近景点优势,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以此带动更多山区群众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