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给力脱贫有力

2020-09-07 10:27:36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郭书武
 
百泉镇五里沟村三面环山,唯有西侧有路与外界相连,距离辉县市不足5公里。
 
一个离县城如此近的村庄,本应蓬勃发展,与贫困无缘,缘何反而成了深度贫困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新建说,五里沟村辖5个自然村,共110户394人,耕地350亩,能水浇的只有一半儿,再加上生病、上学、残疾等因素,全村贫困发生率达到22.5%,成为深度贫困村。
 
2017年11月,新乡南太行旅游有限公司派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是刘树凯。3年来,五里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发生率降到3.05%。
 
农民种菜企业包销
 
8月25日,村民张海新来到自己的蔬菜大棚查看刚种下的草莓、西兰花的成活情况。“你看,现在得多浇水,苗木的成活率才高,草莓到冬季就可以采摘,西兰花国庆节前后就能上市。”草莓棵向两边蔓延,西兰花则亭亭玉立。靠着3个蔬菜大棚,去年一年,张海新家的收入超过10万元,早早实现了脱贫。
 
张海新曾经是一名贫困户,家人有病,孩子上学,土地收入微薄,想脱贫一直没有找到好门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帮他分析优劣和长短,最终决定帮助他搞蔬菜大棚。
 
搞蔬菜大棚得先有大棚,还得有技术,最后是销路,少了哪一个都玩不转。一开始,他靠周转,不到3万元先建了一个大棚,种植草莓和蔬菜,技术边学边实践,有时候还要跑到外面去请教。至于销路,驻村第一书记刘树凯对他说,新乡南太行旅游有限公司仅员工就有1000多人,买谁的菜都是买,把你种的菜承包了。
 
草莓如何销呢?五里沟村距离辉县市北环并不远,到了草莓收获季节,张海新在路边竖起一个“草莓采摘”的牌子,一个大棚里的草莓根本就不够游客摘。
 
从一个大棚发展到3个大棚,并与六七户贫困户成立蔬菜种植农民合作社,张海新今年决定再发展三五个蔬菜大棚,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这一切都源于驻村工作队,没有他们的帮助,哪有自己今天的生活?包销蔬菜,虽然价格比市场上低一些,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省时省功,只操心种植就行了。”张海新说出自己的心声。
 
景区打工收入稳定
 
五里沟村村民刘秋枝今年68岁,老伴患有脑梗,看病吃药花了不少钱。儿子在一家水泥厂工作,收入不稳定,儿媳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不能外出打工,这个家庭在2016年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
 
怎样才能让他们一家脱贫致富呢?这成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最为操心的事。结合她家的实际情况,刘树凯回到单位,与公司协商,对村里的11户贫困家庭,每户安排1人到景区从事保洁工作,每人每月能有工资1500元,管吃管住,还发放服装,每月能休息两天。
 
刘秋枝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能有一天到八里沟景区工作,穿上新颖的制服,拿着扫帚和簸箕,在八里沟景区打扫卫生。说是打扫卫生,其实就是把游客丢弃的纸张、杂物等收拾干净即可。
 
刘秋枝上岗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又把刘秋枝的儿媳王迪安排到村里的公益岗位上,每天负责打扫卫生,每月固定收入有950元。“俺也想去八里沟景区上班,可是有两个小孩上学得接送,实在是离不开,现在这样,不仅能挣点钱,还能照顾家庭。”王迪说。
 
刘秋枝、王迪夫妇的收入加在一起,他们一家的年收入达到6万元左右,远远超过脱贫标准。2018年,刘秋枝一家顺利脱贫。
 
一个村民四次安置
 
要说最让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操心的人是谁,那应该算是54岁的李连珍了。他和二儿子都有病,受家庭拖累,30多岁的二儿子至今还没有娶上媳妇。
 
为了这个家庭能顺利脱贫,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先后为李连珍安排了八里沟景区、税务机关、草莓大棚等单位上班,但都因为他的身体原因干不长久。但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没有气馁,又在归来轩农家餐馆为他找到一份帮厨的工作。
 
每天早上7时,李连珍就到村里的公益岗位上打扫卫生,两个小时后,又匆匆赶到归来轩,择菜、清洗,中午的时候为客人端菜,晚上再熬上糊涂面条和玉米粥。
 
在五里沟村委会广场上,有一个大型的《五里沟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图》,从总体目标到经济目标,从社会目标到环境目标,都规划得很详细。驻村第一书记刘树凯说,这是邀请河师大旅游学院做的,很切合实际。五里沟村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利用本身的旅游资源,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才是村民持久的致富源泉。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