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崔敬
“豆腐——谁切豆腐——”4月22日5时许,封丘县陈桥镇杨寨村村民张扬友,正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在杨寨村、王庄村、张庄村的大街小巷。不到9点钟,他的豆腐就售卖一空。凭借着小小的豆腐磨坊,身有残疾的张扬友踏上了脱贫致富路。
张扬友腿部患有残疾,行动不便,加之家中有90多岁的老母亲,他不能外出务工,所以家里没有多少经济收入,曾是杨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也成为帮扶责任人丹杰的一块心病。
最初走访张扬友一家时,丹杰打算让他养羊,但考虑到其腿脚不便,便放弃了这一想法。在得知张扬友有做豆腐的技术后,丹杰与他商量,让他重拾这门手艺,以卖豆腐来脱贫致富。2018年,在丹杰的帮助下,张扬友购置了设备,豆腐磨坊正式开张。
自古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但张扬友怕穷不怕辛苦。每天的凌晨2点,当多数人都还沉浸在梦乡时,他已经开始着手磨豆子、煮豆浆了,一系列程序下来,三四个小时便过去了。5点多钟,周边村头便开始回荡起张扬友卖豆腐的吆喝声。
张扬友是个头脑活络的人。冬天,他起早贪黑卖豆腐。到了夏天,不适合卖豆腐了,勤劳的他便卖起了油条、菜角等食品。一年忙碌下来,张扬友有了1.9万元的收入。2018年,他光荣脱贫,摘掉了“贫穷户”的帽子。小小的磨坊,让张扬友打造成了脱贫致富的大天地。
“我有困难时,国家把我照顾得那么好。现在国家有难了,我就算省吃俭用也得给国家作点贡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张扬友捐出200元钱,用于村里的疫情防控。未来的日子里,他的目标就是抓紧奔小康。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