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各类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发挥了激励鞭策作用,但也存在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等问题。“痕迹管理”比较普遍,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也是群众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统筹安排,改进和规范督查工作,不搞运动式轮番督查,不搞机械式对照检查。要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的总量和频次,严禁多头考核、层层考核、搭车考核。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能利用现有数据材料的就不要基层反复提供,不要为了图自己方便,同样的材料反复要、次次要、年年要,不要每个部门都去要同样的材料,不要什么人都去要材料。同类事项可以合并的要合并进行,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
必须做好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改进工作作风上,习近平总书记很重视调查研究。他说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有关部门报送的《寻乌扶贫调研报告》上专门作了批示,要求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
关于调查研究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针对一个时期内存在的“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嫌贫爱富”式调研。要坚决反对在调查研究中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一得自矜、以偏概全,草率地下结论、做判断。
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干部干部,“干”字当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为官避事平生耻。”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当前干部队伍也存在种种复杂情况,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强调要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干部,不仅不吃亏,而且受到鼓励、褒奖、重用;使那些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跑官要官的干部,不仅捞不到好处,而且受到批评和惩处。决不能让那些做样子、混日子、要位子的“官油子”得势得利。要真情关爱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关注身心健康,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和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要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
为了更好地辩证施策,为干部大胆创新探索撑腰鼓劲,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党中央把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目的就是从领导机关特别是从中央和国家机关改起,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部门要把自己摆进去,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一次排查起底,主动认账,立行立改,注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发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不做“只留痕不留绩”的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些地方还是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最典型的就是要求重复报送各类表格。有的地方市县卫健局、应急局、政府办、县委办、妇联、教育局、农业农村局等都各自制作一份或几份表格,要求基层干部填写并迅速上报,这些表格的内容其实相差无几,但没有一个文件、一个部门帮乡镇解决急需的哪怕一个口罩、一瓶消毒水的问题。对这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严厉批评,强调决不能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方式来给基层增加负担、消耗基层干部的抗疫精力。要防止各条线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工作之中。
四、坚持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
领导机关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机关,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该书第九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形成“头雁效应”作了深入阐述。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些久拖难解的问题,病症在下面,病根却在上头。上头搞形式主义,下面就会弄虚作假;上头是官僚主义,下面就会照搬照套。上行下效,上率下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千古一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央怎么做,上层怎么做,领导干部怎么做,全党都在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自觉起示范带头作用。首先从中央做起,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中央委员会的每一位同志都要勤勤恳恳为民,兢兢业业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作表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以向我看齐的姿态听意见、摆问题、管自身、抓督查,发挥示范作用。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干部要发挥好第一方阵的作用。中央和国家机关居“庙堂”之高,容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一线,容易滋生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干部要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让党中央放心和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统一、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的统一,无论作决策还是抓工作、促落实,都要体现宗旨意识、人民立场,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如果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这里失之毫厘,到了基层就可能谬以千里;如果贯彻落实的第一棒就掉了链子,“两个维护”在“最先一公里”就可能落空。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把手做工作要首先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经常校正偏差,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决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偏了。
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机关要把自己摆进去,带头查摆自身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新表现,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做到一贯到底、落实落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对典型案例一律通报曝光。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对各地区各单位管党治党水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实打实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党建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位。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直面当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标本兼治的具体举措,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国内外诸多风险挑战,我们一定要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