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如何打造“文化高地”?

2016-12-14 10:50:07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河南日报•新乡观察》记者李虎成代娟

   省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目标和“加强思想文化引领,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的任务举措,要求全力打造包括道德高地、文艺高地、文化产业高地在内的“三个高地”。

  作为紧邻省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的新乡,如何打造全省重要的文化高地?

  12月1日,新乡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一次由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相关单位、驻新高校及部分文化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务虚会,对全市文化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就新乡如何打造文化高地进行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就突出新乡文化特色、精准定位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实施“文化+”项目带动战略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打造文化高地先看看新乡有啥“文化”

  “在新乡之北,有安阳殷墟文化和河北燕赵文化高地;新乡之南,则有郑州商都文化和许昌的三国文化高地;新乡之东,有开封大宋文化和濮阳的龙文化高地;新乡之西,则有焦作的太极文化和洛阳的河洛文化高地。”

  新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同民认为,相比较周边地区,新乡有太行文化,可以叫山文化;黄河、卫河文化,可以叫水文化;牧野文化,可以叫农耕文化;太行抗战文化,可以叫革命文化;先进群体文化,可以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述文化的叠加和复合,是新乡在组合型大都市地区协同发展中奋勇争先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力量。此外,通过牧野大战、陈桥兵变、官渡之战三大历史事件而孕育、积淀和发展形成的新乡文化元素,也是新乡文化高地建设的独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新乡以基层干部为主而孕育形成的干部文化,为新乡决胜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干部文化样本。新乡不同时期的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信人物、中国身边好人等一个个鲜活的普通百姓积淀形成的先进群体文化,为新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提供了一个凝聚社会正能量的群众文化样本。

  新乡学院党委书记丁庭选说,新乡有独特的历史遗存和文化特色,要全力打造叫响新乡的文化品牌:“太行魂”。“南太行”这个品牌抓住了200公里南太行的制高点,“太行魂”则抓住了400公里太行的制高点。“太行魂”就是太行精神,是太行文化的精髓。“太行魂”的内涵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英勇无畏,坚韧不拔,勇于担当,与时俱进。“太行魂”可以归纳一句话——中华民族的脊梁,外在的体现是顶天立地,内在的体现是浩然正气。

  新乡日报社总编辑张牧童认为,新乡历史悠久,从人文始祖、“三皇”之一的共工开始到如今,时间跨度长达七八千年,文化资源丰富。既有千年古村落的延续,也有各地代表性历史人物故事流传;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交相辉映,生成了敢为人先、创业有为、坚忍不拔、奋发图强的“大牧野文化”精髓;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产生折射,形成了牧野大地众多的先进典型群体,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打造文化高地高标准规划谋划很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文化自信包括三个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丁同民认为,这3个文化要素和基因,新乡都具备。进一步激活牧野文化、太行抗战文化、先进群体文化,放大新乡文化高地建设的效应,就是在激活新乡文化高地建设的基因。

  在务虚会上,丁同民要求全市要进一步加强新乡文化高地的谋划、研究、宣传、规划和建设,加快新乡文化高地的谋划与研究,尽快拿出牧野文化发展报告、新乡黄河文明发展报告、新乡太行文化发展报告、新乡先进群体文化发展报告等一批研究成果;要加强新乡文化高地的精准宣传与推介,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新乡市文化高地,统筹与整合全市文化资源,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丁同民表示,新乡打造文化高地,是加快郑新融合的需要,也是加快新乡转型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需要。新乡要在组合型大都市地区协同发展中奋勇争先,就必须加快构筑与新乡区域板块快速崛起相适应的文化高地。从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来说,新乡过去工业门类齐全,但不仅小而散,且水泥、化肥、造纸、化工等行业比重较大。如今,曾经的优势难以再现,只有痛定思痛,竭力早转、快转、转好。向文化上“转”,向文化上“升”,无疑是砥砺前行的趋势所在。因此,要打造让群众在欣赏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消费、传承的文化产业,通过一台大型舞台艺术、一部文化大片、一个影视基地或者主题公园、一个文化连锁品牌等,逐步形成文化产业链,推动新乡“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大体育”文化综合高地建设。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邦山认为,新乡具有区位、科技、山水、历史文化四大优势,打造、构筑有规模、有特色、有规格、有影响的文化高地,对于顺应大势、乘势而上,武装干部头脑、丰富群众生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型发展、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创新新乡、富裕新乡、文明新乡、绿色新乡”建设,具有先导性、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意义。

  新乡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增全说,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7万亿元人民币,约占GDP比重的3.97%,北京、深圳、广东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均超GDP的10%以上,而新乡的文化产业2015年增加值仅为54.74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2.77%,连全国平均水平也达不到。他认为,新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应充分认识加强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统一思想认识,厘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方向,制定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树立“文化+”理念,通过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教育、文化+体育、文化+信息、文化+城市等融合发展途径,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将文化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李增全还建议,应该跨县区、跨部门研究和规划在现有文投公司基础上组建文投集团,为新乡文化产业投融资提供新的路径,将其逐步打造成为一个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资产优良、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使之成为承担新乡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科技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投融资平台和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建设、管理、运营、服务的实业型公司。


  打造文化高地推进文化与旅游充分融合

 辉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靳开伟说,坚韧质朴的辉县市人民过去靠山吃山,发展了建材、汽配等工业,为辉县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新时期的发展也要靠山吃山,但吃的是青山绿水。要充分发挥辉县市的独特人文历史和山水资源优势,围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大体育”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情”的美丽辉县、人文辉县,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做强做大文化产业,以“旅游依托、健康带动、文化支撑、产城共融”为主题,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努力擦亮“山水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的亮丽名片,打造中原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努力建设国家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新乡南太行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昌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现代化背景下,对旅游产品的打造不仅要体现环保、生态理念,更主要的是要注入文化,应依据各地的文化资源禀赋,推进文化与旅游的充分融合。

  新乡南太行紧紧锁定南太行特色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南太行特色且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文化产品。如:围绕郭亮、崖上人家、齐王寨等传统古村落打造太行民俗民居文化,借势《举起手来》《清凉寺的钟声》等在景区拍摄经典影视作品的影响力打造影视基地文化,利用国家攀岩公园、挂壁公路、国际登山健身步道等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开发山地户外运动文化,借势老爷顶和西莲寺在中原地区和民间的影响力打造宗教旅游文化,利用太行山红色精神和修建挂壁公路的愚公移山精神开发红色教育文化。根据游客调查与市场数据分析,每年因郭亮、崖上人家太行民俗和影视文化吸引的游客约60万人次,户外运动约30万人次,宗教文化和红色文化约20万人次,带动综合社会效益约5亿元。

  为进一步打造“新乡南太行”旅游文化品牌,新乡南太行还计划借助南太行独特的地貌特征,联合新乡市高校深入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建立户外运动文化基地,举办全国性体育文化交流论坛及赛事;以新乡南太行大健康产业园为载体,联合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大健康产业自贸产业园,加深与西部控股公司的合作,完善休闲疗养服务业,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做大做强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已规划总投资约30亿元的13项文化产业项目,将相继建设上八里旅游风情小镇、松树坪民俗风情街、西莲寺佛教文化体验园、九莲帐书文化园、“太行铁顶”老爷顶道教文化基地、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太行崖上人家民俗度假村落、国家山地体育运动公园、南寨风情演艺小镇、国家攀岩文化公园、郭亮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

  新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亮透露,该县正计划依托全市水系建设的整体规划,利用合河乡极富特色的卫河源头历史民俗文化、内陆水乡文化、文化古迹等优势资源,打造临河文化旅游经济区,通过合河乡境内的水系恢复改造工程,让卫河重新展现清澈秀美的动人风貌。

打造文化高地需加大物质文化建设力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新乡先后涌现出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张荣锁、许福卿、裴春亮、范海涛等一大批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形成了独特的“先进群体现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这正是新乡具备的精神文化优势。”在郑邦山看来,新乡的物质文化、有形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有影响的文化建筑、设施和文化项目还比较少,尚需在“先进群体”的挖掘和推广上建立相应的载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文化形式,通过精神文化的表现和外化,形成精神文化孕育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应加大对先进精神文化的宣传,扩大其影响范围,引导全市学习先进精神文化并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在发挥先进精神文化对物质文化能动作用的同时,加大物质文化的培育、建设力度,形成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促进、互相繁荣的良好局面,推动新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平衡发展。

  新乡县计划围绕刘庄、京华、龙泉、七里营毛主席视察田等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加快县委党校基础设施建设,与周围党建教育基地如红旗渠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进行横向联合,培训互补,将新乡县的政治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政治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让新乡县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走向全国。同时,谋划胡韦线两侧旅游线路,建设从刘庄到京华园沿胡韦线经大召营到合河再到南太行景区的旅游路线,充分利用开发沿线的旅游资源,尽快将当地文化旅游资源融入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规划中。

  处于南太行重要节点的宝泉景区,留下了商道古票号、八路军后方医院、陈赓抗战日记、新乡城工委旧址等历史遗迹,还有宝泉水库、潭头电站等实物例证,去年被新乡市确定为红色教育基地。为推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宝泉景区重点围绕红色遗迹进一步完善了标牌标识,整修了道路,初步形成了一条起于裴寨、延至宝泉,可看、可学的红色教育线路。在宝泉,又分为崖上和崖下,即以抗战遗迹为依托的崖上抗战精神教育和崖下以潭头水电站、宝泉水库为依托的“辉县人民干得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崖上崖下以陈赓抗战秘密小道相连接。同时,为了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了解太行,认识太行,今年还投资建设了干部培训教育基地、抗战展览馆、陈赓日记摩崖石刻等,并规划了黄河干部学院宝泉教学基地项目。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待各类培训班60余期,受教人数3000余人。

  宝泉旅游度假区副总经理张海明说,下一步他们将依托共和体制、牧野之战、陈桥兵变、太行之魂、时代楷模为背景素材创作大型文旅演艺项目,进一步形成大文化产业,彰显巍巍太行滔滔卫水的独特魅力,展示新乡太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时代变迁,使太行山水和太行文化成为新乡的新名片。目前,已经和华谊兄弟、刘震云影视两家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宝泉分别建设“震云主题文化园”和“华谊兄弟星剧场”,总投资突破50亿元,现已分别完成选址和先期策划。
(原载12月12日《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易树功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