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组织部派驻的第一书记杜全良(左)在卫辉市狮豹头乡龙卧村的红薯地里,查看红薯长势情况。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加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房屋窗明几净,设施配套齐全,如今,封丘县筹措资金3000多万元,统一规划建设的139个村级党员“幸福之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全市范围内,村级党员活动阵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基层党建的一个缩影。
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
去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部署和要求,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工作,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书记抓抓书记夯实责任之基
“抓党建是最大政绩”。在各级党组织书记的心目中,沉下心抓党建主业已成为共识。
市委书记舒庆强调:“县乡两级党委要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履行抓基层党建的政治责任,形成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
党建工作能不能“一抓到底”,关键在于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能否实现“全覆盖”。去年以来,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进行党建述职“赴考”,他们表示,要把更多精力投向基层、更多资源倾斜基层、更多关爱传递基层,通过联述联评,“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主业意识。
辉县市针对2014年度党建述职评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30项,全部落实到位。延津县发挥县委“指挥部”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完善“三级书记例会”制度,召开例会25次,解决疑难问题480余个,推进办理民生实事503件。原阳县建立了县四大班子领导联系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包村、全员抓基层党建工作机制……
市委建立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台账,列出11大项26小项责任清单,把党建工作变成“硬杠杠”,督促责任落实。新乡县、获嘉县、凤泉区把软弱涣散村整治、基层基础保障、四项基础制度、发展党员等基础性、关键性的基层党建项目列为重要指标,并尽可能量化。
全市各级坚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推动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规范化制度化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社区干部主动上门,帮我80岁的老母亲办理了每月60元的社会养老保险金。”一说起社区服务,红旗区洪门镇诚城社区居民杨女士就竖起大拇指。
省委作出探索建立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部署后,市委快着手、早行动,全市上下着力扎紧基层“制度笼子”,强化刚性约束,推动基层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市委书记舒庆强调,“4+4+2”党建制度体系,每项制度都有核心要件、关键环节,必须沉下心、俯下身,抓住要件,强化规范,重在落实,贵在坚持,成在实效。
封丘县李庄镇把民主科学决策贯穿于滩区迁建全过程,构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党小组、党员、迁建理事会、十联户和百联户代表组成的迁建组织架构,迁建的一切事情让群众说了算,实现了和谐迁建、快速迁建。
民主科学决策是四项制度的核心。市委要求,认真做好规定动作,规范运用农村“四议两公开”、社区“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重点解决“议什么、谁来议、议得成、议得对”的问题。
全市乡、村两级普遍建立了人民调解员制度,聘请“两代表一委员”和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师等“五老人员”担任义务调解员,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
凤泉区大块镇针对环境卫生整治问题,以“购买服务、市场运作”的方式与桑德环卫公司签约合作,仅用半年时间,就成功实现了全镇14个村环境卫生全覆盖,农村垃圾围村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强堡垒树先锋打造新乡党建品牌
史来贺与刘庄、吴金印与唐庄、刘志华与京华公司、张荣锁与回龙村、裴春亮与裴寨村、范海涛与南李庄……一面旗帜飘扬是坐标,无数旗帜招展成力量。
我市坚持把“抓住典型、带动全局”作为推进工作、提高能力的重要内容,建立了一套典型培育工作机制,促使老典型与时俱进、新典型层出不穷。
全市大力弘扬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充分发挥先进群体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先进带后进,促进整体发展。
发挥教育作用,成立先进群体精神研究会,依托先进典型所在地,突出不同主题,建设9个现场教学点,宣传先进群体精神内涵,共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46期,培训学员7000余人次。
发挥标杆作用,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在基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我向先进学什么”大讨论活动,引导大家以先进为镜,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经验做法,对照自身,查摆反思,整改提高。
发挥帮带作用,采取“村村联建”、“企村共建”等多种形式,开展“先进带后进”活动。
孟电集团在党委书记范海涛的带领下,与孟庄镇小蒲水村、沙窑乡石门郊村、东沟村等贫困村结成帮带对子,带动贫困村发展。
辉县市薄壁镇是“三山一滩”扶贫攻坚地区,教育、交通、医疗等条件都十分艰苦。在辉县市的大力支持下,裴寨村在党支部书记裴春亮的带领下,与薄壁镇4个贫困村结成共建对子,投资6000万元实施整体搬迁,走乡村旅游共同发展之路。
重投入强保障夯实保障之基
封丘县应举镇宋小寨村很小,全村不到400人,村里的党员“幸福之家”面积大约100平方米。农家书屋、党员干部会议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等一应俱全。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人、财、物进一步向农村基层倾斜,切实保证基层组织办事有经费、干部有活力、服务有阵地。待遇的提高和办公条件的改善,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岗位的吸引力,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县里给我们增加了经费,提高了村干部的待遇,让我们干得有劲头、有盼头。”很多村党支部书记道出了村干部的心里话。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市、县财政新增投入1.2亿元,村级运转经费增加至每年6万元,村支部书记每月报酬不低于800元;社区工作经费每年不低于5万元,社区党支部书记每月报酬达到2560元。全市开展党组织活动场所“清零行动”,新建、改造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491个。
把建好带头人队伍作为“关键中的关键”,突出后进、新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个重点范围,依托先进群体教学点,市、县两级党校开展村党支部书记普遍轮训。同时,全市选派680个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进驻302个软弱涣散村、445个贫困村,推动后进加快发展。同时,把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作为“基础中的基础”,组织党建专家到乡村指导工作,开展党课下基层活动,共培训党员8万人次。
加强党员档案管理,在乡镇建设农村党员档案室107个。严把党员“入口”,落实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和记实制。探索疏通党员“出口”,共处置62人。落实“双提升、双服务”部署,打造“互联网+党建”,全省智慧党建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扎实开展党员义工活动,开通党员义工网,注册服务队286支、义工1.7万人,组织服务3700余场次。通过选聘乡镇公务员和社区工作者,开展电商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全年转岗大学生村干部330人。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在新的起点上,新乡将不断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
责任编辑:易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