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产业基地 打造重要经济增长极

2015-05-26 10:52:39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做强产业基地打造重要经济增长极
 
  ——聚焦我市电池电动车产业发展
 
  图为新能电动汽车生长线。据了解,新能汽车底盘换电式电动汽车是中国人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汽车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本报记者高志勇摄
 
  □本报记者贾智勇
 
  行驶在大街小巷的绿色电动出租车是我市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从2011年年底至今,我市上百辆纯电动出租车上路营运。4年时间,这些纯电动出租车单车平均行驶24万公里,累计行驶里程超过数千万公里,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检验,证明其性能安全可靠、换电便捷、运行平稳。
 
  我市换电式纯电动出租车示范运营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技术创新的突破。新能汽车底盘换电式电动汽车是中国人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汽车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二是运营量的突破。上百台换电式电动出租车集中投入示范运行。三是商业模式的突破。我市换电式出租车示范运营建立了“车电分离、换电为主”的商业模式,这是我市电池及电动车产业实力的体现。
 
  优势突出产业链条完整
 
  我市电池及电动车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已初步形成从原材料制作、电池零部件、电池产成品及电池组、电动车(含电动自行车)、电池生产专用设备、电动汽车用转向器和空调及电池回收等较完整的产业链,呈集群化发展态势,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全市拥有电池及相关产业生产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家。我市电池产业优势突出,产品门类齐全,涵盖六大系列、近千种型号电池产品和20多个系列的电池原材料、零配件,在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铅酸动力电池、镍氢电池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材料等领域竞争优势明显,覆盖军用、铁路、航空、汽车、通信以及电动工具等领域。电动车产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由单一的电动三轮车发展形成以电动汽车、低速电动车、电动场地车、电动三轮车为主业,以电动汽车转向器、空调等关键零部件为支撑的电动车产业体系。
 
  据了解,我市电池及电动车企业主要分布于牧野区(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凤泉区、辉县市、高新区及工业园区等。初步形成了以科隆集团、环宇集团、金龙集团为龙头,比得利、亚洲电源、吉恩镍业等为骨干的电池产业集群;以新能、力之星、新鸽、新马为骨干的电动车产业集群。2006年,经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建设国家(新乡)物理与化学电池产业园(全国仅有两家);2007年,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建立国家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1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3年,荣膺“中国电池工业之都”,并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2014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
 
  据统计,2014年,我市电池电动车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22.5%,利税15.4亿元,同比增长19.9%。目前,二次电池产能11亿安时,其中动力锂离子电池产能8亿安时。各类电池材料产能8万吨,其中磷酸铁锂材料8000吨,三元锂电材料1万吨,锂电隔膜1.6亿平方米,锂离子负极材料7000吨,锂电池电解液4000吨。具有年产5万辆电动汽车及100万辆低速电动车、电动四轮车、电动三轮车的生产能力。
 
  思路清晰做强产业基地
 
  市工信局局长杜家武介绍,我市将以电池及电池材料为核心,以电动车为龙头,紧紧围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战略目标,建设六大核心区(高新区电动汽车产业园、凤泉区富士康电池产业园、牧野区电池及材料园、辉县市负极材料产业园、平原示范区隔膜产业园、经开区电解液专业园),将电池及电动车产业打造成综合优势明显、特色突出、链条完整、开放度高、核心竞争力强、创新发展快、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千亿元产业基地,成为支撑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到2020年,我市预计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电池电动车行业龙头企业3家,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15家以上。电池年产能40亿安时,各类材料20万吨,隔膜6亿平方米,废旧电池年回收利用达到30万吨,各类电动车110万辆(电动轿车、电动专用车、低速电动车、电动四轮车、电动三轮车及电动自行车)。
 
  在电池行业上,我市重点培育环宇电源、新太行电源、河南锂动、比得力等电池龙头企业,培育科隆新能源、中科隔膜、华瑞华工、天力能源等关键电池材料龙头企业,建立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重点推进电池产业集聚试点项目和富士康电池项目落户,发挥科隆新能源产业借壳上市的优势、培育业内航空母舰,打造在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在电动车行业上,我市培育新能、新马、帝隆、新鸽等一批电动汽车、场地车、观光旅游车、电动物流车等企业龙头,形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新能源车辆生产基地。引导新鸽、新马等企业开发低成本多品种电动车,先期积累资本,并逐步向高端迈进。支持蓝海新能公司战略合作拓展公告产品尽快达产达效。力争引入电控、电驱动等核心产品,推动配套产品集聚发展。
 
  我市抓住被批准为国家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连续3年给予资金支持的大好机遇,强力实施项目。抓好科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改项目、新乡市赛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高性能碳纳米管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24个总投资79.2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力争2016年20个项目竣工,不断提升产业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形成区域集聚发展。同时,力争富士康电池产业园项目尽快落地。
 
  通过招商引资、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我市将整合产业资源,调整优化行业组织结构。确保科隆公司上市重组项目顺利实施,积极支持比得力等企业筹划新三板上市工作。加快在物流、私人购车等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力争完成5000辆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以青岛特锐德入驻我市为契机,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帮助新能公司、新马公司、帝隆公司开拓电动车市场,尽快形成规模销售,拉动我市电池及电动车产业快速发展。
 
  打造品牌叫响电池之都
 
  按照“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的发展思路,我市将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叫响“中国电池工业之都”产业特色品牌。把实施品牌战略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我市逐步建成电池产业的培训中心、人才集聚中心、要素配置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展示交流中心。做好产业规划引导,建立重大项目库,健全项目实施推进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加大环宇集团、科隆集团、金龙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引进和扶持一批产业短板的设备、配套产品和原辅材料生产项目,形成专业化配套能力。以国家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为载体,构建从电池材料——电池配件——单体电池——电池模块标准一体化完整的电池产业链体系。按照有利于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和开发集约的原则,理性扩充产能、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打造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关联度高、集聚辐射力强的具有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电池及材料产业集群。
 
  我市将依托电池研究院、国家电池质检中心、河南省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与国内外知名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研发、实验、检测等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平台与协同创新平台,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攻克电池材料、动力锂离子电池组设计及均衡控制技术等一批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研究成果的给予重奖,允许知识产权入股。积极参与制定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标准,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鼓励驻新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加强对电池及电动车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高水平研发人才、高技能生产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各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支持企业加大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引进、共建研发机构等方式吸引海内外高技术人才。建立和完善“用才、留才、育才、引才、借才”的激励机制,营造引进人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对重点引进的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及为产业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企业家、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给予政策优惠和便利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