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书香味儿愈浓
市民在新华书店挑选图书。本报记者吕达摄
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我市举行了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晨光读书会邀请各界人士畅谈读书感受。本报记者吕达摄
市民在“好堂”会馆阅读。 本报记者吕达摄
□本报记者乔茜雅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一场旅行,那么文字就像阳光,从书中的字里行间透入心灵,照亮整个世界,使人不再被外部环境困扰,不会被寂寞孤独所折服。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阅读已经悄然成为我市很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牧野书香味儿愈浓。
在市图书馆,有不少市民在看书。“虽然儿子给我买了平板电脑,还给我下载电子书来看,但是我还是对这纸质书籍有感情,读起来有味道。”读者董大爷告诉记者,闲暇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来图书馆看上个把小时书,“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但读书至少可以让咱心态年轻。”董大爷乐呵呵地说。
在市图书馆书架上整齐码放的80多万册图书中,小说文学类一直是借阅的热门类目,除此之外,人物传记、养生、教育、心理、励志类图书紧随其后。
“虽然如今社会阅读途径不断增多,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进图书馆看书这种传统阅读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但值得欣喜的是,从2000年到现在,市图书馆的借阅量每年仍在明显递增,尤其是近3年,图书借阅量更是翻倍增长,这还不包括每个图书服务站的借阅量。”新乡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梁卫华告诉记者,在提倡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有不少市民还是愿意走进图书馆感受纸质图书带来的思考和凝视空间。
除了走进图书馆,走进书店挑上几本自己心仪的专属图书,带回家中,躲在书房里,在阳光慵懒的午后,泡上一盏香茗,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沁着墨香的文字带来的宁静和快感,更是人生一大乐哉的事情。“虽然如今很多群众喜欢选择网购图书,但我们的营业额并没有受到影响。很多市民还是习惯走进书店看书、购书。单清明节假期,我们的图书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就超出18000多元。”新乡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经理张艳告诉记者,每年在世界读书日这天,他们都会推出购书优惠活动及读书倡导活动。今年他们倡导的主题是“放下手机,不做低头族,走进书店,开始阅读”。“今年世界读书日,我们与在新高校的阅读社积极合作,希望由此带动更多年轻人走进书店,感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伊萨克·巴罗说过,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我市不少书友就是从书中觅到了“知音”。每周四下午,我市一群书友就会聚集在一起,或谈论一本书,或邀名师讲座,或讨论一个题材,在这里,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相互讨论,这个书友会就是晨光读书会,这样的活动,从2013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97期。秦新勇是我市晨光读书会的发起人之一。他表示,建立晨光读书会的初衷是和几个书友交流读书心得,碰撞思想,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快速成长,但没想到,吸引了那么多书友。“现代人,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太少了。我们希望读书会能成为书友们一个没有包袱的阅读、交流平台,让他们通过交流找到共鸣,并以自己微弱的力量去影响身边人,通过阅读来弥补文化的缺失,开阔精神家园。”
在我市一家酒店,一个由5位书友发起的我市首家公益读书堂馆“好堂书式生活馆”(以下简称好堂)成为喧嚣都市里书友的一个静谧的阅读港湾。
没有网络信息“填鸭式”的灌入,有的只是怡然自得畅游“书海”。这里,500平方米的空间里的每一本图书、每一把椅子、每一个咖啡杯都是由该酒店企业家及社会爱心人士无偿提供,免费供市民使用。该酒店负责人坦言,开办“好堂”不为盈利,更不是炒作,就是为了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全民的读书热情,让大家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以书会友,邂逅生活。
“读书,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快捷式碎片化电子阅读模式无论多便利,都无法与纸质阅读相比拟。”新乡学院张翠萍教授说,读书不仅是一种单纯的信息传递,更是一种想象力的迸发过程。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是通达幸福人生的最佳途径。
昨日是“世界读书日”,记者感受到处处书香浓郁,全民阅读正在成为大家共识。让我们在繁忙的事务之余静心阅读吧,让这座城市弥漫着氤氲的书香。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