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占道需用心莫把顽症当绝症
——我市占道经营整治困境述评
图为西大街与胜利街交叉口占道经营混乱状况。 本报记者高志勇摄
□本报记者贾智勇
各类占道经营的小摊贩渗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遍布繁华地段,像病毒一般持续不断地腐蚀着城市的躯体。尽管市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多次明察暗访,我市也无数次进行集中整治,但是占道经营却一直陷入“取缔——回潮——再取缔——再回潮”的恶性循环。如何才能使我市占道经营整治成果保持下去?需要管理者的智慧和创新,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下岗”不是占道经营的理由
“下岗了,我们是下岗工人啊!”面对询问,一个操着外地口音、20出头的年轻小伙理直气壮地回应道。而这类回答经常被小摊贩们视为占道经营的“正当理由”。
看似强硬的回答,其背后不仅蕴藏着滑稽逻辑,而且更经不住推敲。我市下岗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年龄段在40多岁至60岁之间,即通常所说的“40、50”人员。对于这些人员,我市不仅出台大量优惠政策,而且提供了很多公益岗位。而我市占道经营者多数年龄段在20岁至40多岁之间,这些人何来“下岗”?
据相关部门调查,我市真正的“40、50”下岗人员从事占道经营者少之又少。我市占道经营者有相当一部分为外地人员和进城务工者,并非我市市区人。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操着外地口音的小摊贩为啥来新乡呢?解铃还须系铃人……
“家是周口的,来新乡摆摊几年了……在新乡确实挣钱!”有个别小摊贩直言不讳地表示,曾经在老家摆摊,几年前来新乡,从此扎根于此……
看来,“下岗”不过是小摊贩们占道经营的借口,阻碍执法的幌子。即便是真正的下岗人员也不能以此为借口,随意摆摊,影响市容,阻碍交通。
“便宜”不是路边消费的理由
“占道经营影响咱们新乡的城市形象,你不觉得应该抵制么?”
“便宜又好吃……无所谓了……反正我方便就行。”
一些市民的回答虽不具普遍性,但反映出一部分市民公德心匮乏,对于占道经营麻木不仁。
占道经营的小吃摊卫生状况令人堪忧。特别在学校周边,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就是群体性的。而我市一些市民、学生及家长,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极不负责。只图过嘴瘾,不要健康。经营衣服、用品的小摊贩,其产品虽然便宜,但多为三无产品。
没有买家、哪有卖家。如果广大市民都能够意识到占道经营对于城市秩序、社会发展、以及对消费者本身的危害,不贪图便宜,都来抵制这些占道经营的商品,新乡怎么会有如此严重的占道经营现象!新乡不是管理者的新乡,而是每个新乡人共同的家。一个城市的文明不是靠管理者来实现的,而是靠每个新乡人共同努力。
“体制”不是难以治理的理由
“人员太紧张,经费更是不够……”面对占道经营监管不力的质询,有些单位经常提出人员和经费的问题。
要编制、要经费。这似乎是所有工作干不好原因的统一答案。当然,其中不排除有些工作确实存在人员和经费紧张的客观存在。但如何在现有“体制”一时无法改变的前提下,把占道经营整治工作干出成效,让上级满意,让百姓点赞,才是执政者能力和智慧的体现。
我市目前占道经营的严重混乱状况,是一些单位缺乏责任心、紧迫感和担当意识,不用脑子创新思维和工作是懒政的表现,懒在心,累在身。在上级的要求下,在各界的呼吁下,单靠一次次被动地采取突击行动、单堵不疏的“驱赶式”方法,不仅是责任单位疲于应付工作,而且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占道经营屡禁不止,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目前的局面下,唯有实事求是、创新举措、主动作为,才能彻底解决占道经营问题。要堵疏结合、坚持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在主次干道和窗口地区实行严管;在一般街巷控摆,有计划地设置一些露天市场等临时销售点,限时、限品、限地段经营,对摊贩区的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严格规范管理。给予真正的本地弱势群体从业者政策照顾。这样既可以还路于民,满足广大群众需要,又便于食品安全、市容市貌等监管,还能满足市区弱势群体就业,还广大市民一个优美的家乡,一个整洁的城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