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记者 陈曙光 通讯员 董雪 文/图 |
这两天,河师大社区的绿营小区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说他特殊,是因为他的风尘仆仆,是因为他脸上还未散去的疲惫。
他叫刘永刚,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如今在新乡的二姨家探亲。在前一段时间,他刚刚完成了川藏线的骑行。
能够成功骑完川藏线,是大多数骑行爱好者的目标,更是梦想。川藏线海拔高,地形多样,气候多变,对骑行爱好者来说,具有极强的挑战性。12月5日上午,刘永刚在我市荣校路东段的中国邮政门前说,他每到一座城市都会先去邮局,邮寄出一张明信片。
从拉萨归来,刘永刚不但领略了那里的大好风光,而且见识广了,阅历也丰富了。对于新乡,他说:“新乡新区高楼林立,道路宽敞,绿化面积大。老城区繁华热闹,小吃的种类繁多。另外,新乡人也十分热情。还有就是新乡的道路多为方块式,对于骑行者来讲特别顺畅。”
作为一名骑行爱好者,骑行川藏线一直是刘永刚的梦想。他在多次完成远距离骑行后,终于有了这次川藏线骑行的打算。为此,他准备了两年多。出发之前,刘永刚最担心自己会出现高原反应。如今归来,他对高原反应也有了自己的体验,他说:“骑行川藏线,感觉身体是在慢慢适应不断上升的海拔,同时也是在不断地自我修复。这样一来,自己对高原反应也就不太明显了。”
为了避开骑行川藏线的人潮,刘永刚选择了在秋末冬初骑行,这样在无形中也就加大了骑行的难度。一次天黑前,前行的路上突降暴雪,他开始犹豫还要不要继续前行。“没骑行过川藏线的人,就不会知道有多难。”刘永刚说,当时他心里非常纠结,一是看不清路况,二是路面越来越滑,回头吧不甘心,前行又担心会遇到危险。
每个远行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故事,刘永刚也不例外。“原计划是自己独行,后来变成了三人行。”说起川藏线的骑行经历,刘永刚滔滔不绝地说,在进入川藏线不久,他就偶遇了两个同样要骑行川藏线的同伴,于是大家便结伴同行。与其同行的一个是来自江苏泰州的女孩,另一个是来自河南周口的17岁男孩。
说起三人的这次偶遇,非常有趣。与刘永刚结伴而行的这个男孩,11月20日是他的18岁生日,而他的生日愿望就是能在18岁的时候成功骑完川藏线。男孩的生日愿望不但实现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那就是一名藏民想以十头牦牛作为女儿的嫁妆,将其许配给这个男孩。
刘永刚10月16日从成都出发,于11月12日到达拉萨,历时28天。为了给他爱好集邮的外公一个惊喜,在这次出发前,刘永刚的父亲专门给他准备了许多明信片,并嘱咐他每到一座城市都往家里寄一张,来作为礼物送给外公即将到来的百岁生日。一路上,他信守诺言,每到一座城市都会先去邮局邮寄出一张明信片。
拉萨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每日到那里朝拜的藏民不计其数。在拉萨,刘永刚每与一名藏民擦肩而过时,藏民都会对他说出“扎西德勒”这句问候语,而他也会回敬同样的话语。回忆在拉萨的情景,刘永刚说他的心情仍会抑制不住地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