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公”经费管理 规范公务支出
我市公务卡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报讯(记者 王海玲)“从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驾轻就熟,使用公务卡确实既方便省事,又能规避很多漏洞,杜绝了虚报支出、多开发票等现象,有助于从源头防止腐败。”王先生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负责采购办公用品,他使用公务卡的感受,体现了我市公务卡制度改革所迈出的坚实步伐。昨日,记者从市财政部门获悉,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办理公务卡33845张,结算支付金额10827万元,年度刷卡结算支出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据了解,2014年,我市紧紧围绕省五部门在全省范围内提出的“市、县、乡公务卡制度改革实现两个全覆盖”的目标要求,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分节点”的工作步骤,采取“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全面自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强力推进全市公务卡制度改革工作。来自市财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结算支付金额方面,与上年同期4105万元相比,增加了6722万元,同比增长163%,公务卡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市自2008年实施公务卡制度改革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财政厅的业务指导下,公务卡改革从最初的试点试行、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的制度健全、规范运行,改革成效显著。特别是今年4月份以来,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进我市公务卡制度改革力度加大、步伐加快,改革工作步入快车道,呈现出“六个提升、两个下降”的良好发展趋势。一是思想认识提升,二是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三是公务卡发卡量提升,四是公务卡刷卡率提升,五是公务卡结算金额提升,六是公务卡支出占非转账支出比例提升,七是现金使用量下降,八是不合理支出下降。实行公务卡改革后,对于我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规范公务支出、贯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遏制违规开支以及打造阳光公务消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链接:从2007年开始,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我国实施了公务卡制度改革,通过在公务支出领域使用具有“消费留痕”特点的信用卡,逐步替代预算单位现金支付。实行公务卡制度,公务卡代理银行要将公务卡消费时间、金额、刷卡商户等公务支出的详细信息传输给预算单位,单位财务部门可通过公务卡支持系统查询,并与发票、签购单等票据进行核对,有效保障了公务支出的真实性。财政部门可以对公务卡支付的每一笔公务支出实施动态监控,对违规支付进行快速核查处理,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