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公交太累 开车太堵
独轮电动车现身街头 有人称骑行者像“哪吒”
交警部门提醒:存安全隐患 不能上公路行驶
记者 崔敬
近期,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我市出现这样一群潮人,他们穿着时尚,发型炫酷,脚踩一个独轮电动车,像旋风一样穿梭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远远望去,如同脚踏“风火轮”一般,很是拉风。驾驶者大多是15岁~30岁的年轻人,出行时总被路人惊诧、艳羡的眼光目送着,这样的交通工具在赚取了十足回头率的同时,也因为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而被市民所诟病。
在城市拥堵日益严重的今天,独轮电动车(简称独轮车)外形拉风,集合众多优势于一身,是一种方便、快捷和新颖的代步工具,被使用者誉为出行神器。因此,许多市民赞叹其方便又新潮,纷纷表示也要购置。但独轮车对于车主的平衡能力要求很高,也有市民认为上路行驶,存在安全隐患,实在太危险,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8月11日,记者就这一新兴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及风险进行了深入了解。
炫酷“风火轮” 引来路人好奇目光
8月11日,记者在平原路上看到,市民王先生将手中拎着的迷彩独轮车的脚踏拉开,两只脚踩上去,开始轻松上路。当他脚踩“风火轮”从一处公交站牌经过时,引起候车乘客的集体围观。他行驶时动作娴熟,遇到斜坡也能十分轻松地通过。速度比步行快了不少,记者同行时需要一路小跑才能勉强追上。
王先生家住市中心,开车出行常常被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困扰,夏季暑热难耐,乘坐公交车的话,从小区走到站牌,早已浑身湿透。于是他花3500多元买了这部独轮车作为代步工具,果然方便快捷,每天上下班至少节约20分钟的时间。
独轮车多见于北京、上海等大型都市,在新乡尚属于新鲜事物,但是因为方便、独特、成本低,有不少年轻人选择购买。记者在平原路上的一家独轮车销售点看到,一个外国家庭成员对独轮车产生了浓厚兴趣,男孩儿站在独轮车上试了下,结果还没开动,就摇摇晃晃地掉下来了。“刚开始平衡比较难掌握,经过我们的培训,一般10分钟~30分钟就能掌握操作技巧。”有关人员介绍。随后,记者也趁机体验了一把,感觉平衡难掌握,在有人搀扶的情况下才可以勉强前行。
初次操作有难度 上路前需熟练学习
记者从独轮车销售人员那里得知,市民眼中所谓的“风火轮”叫自平衡独轮电动车。它利用陀螺仪传感器来控制平衡,双脚踩在踏板上,只要身体前倾车子就会前进,前倾幅度越大,速度越快,如果想停下的话只要重心后移就会立即停下甚至还会向后运动。因此初次上路前,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
便捷、环保优势多 但存在安全隐患
使用独轮车代步时,道路中可见缝插针;上班时,可携带进入工作单位;堵车时,可以提着步行……它的优势在于节约时间、体力,携带、充电方便,并且低碳环保。记者走访中发现,多数年轻人对独轮车的兴趣很高,多用“酷”、“拉风”、“个性”等词语来评价。
而部分受访者则表示:独轮车对于车主的平衡能力要求很高,看上去不够安全。出租车司机陈师傅说,见过许多学生模样的人在骑“风火轮”时有说有笑,甚至还边骑边玩手机,过往的车辆纷纷避让。“这要是刮碰,不用说,肯定是机动车全责。”陈师傅的话语中有些无奈。
“在公路上骑行,风险确实存在。”王先生告诉记者,车子的最大缺点是在速度快时重心难掌控,感觉不太安全,而且长时间站立体力有点吃不消,遇到坑洼路面,容易诱发交通事故。
交警部门:独轮车不允许上路
13日,记者从市交通管理支队(简称交警支队)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4条第一款规定,独轮车这类的代步工具既不属于机动车,也不属于非机动车,因此不允许在道路上行驶。
独轮车属于新生事物,虽然有一定的制动效果,但并未被法律确定为交通工具,目前尚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监管,一旦发生事故,其损害也难以评估。所以在具体操作中,独轮车不属机动车,不能进入机动车道。
交警部门建议,因为独轮车重心难以掌控,容易发生意外,建议不要当做代步工具,可当做娱乐身心的工具,在居民小区、广场、公园等场所行驶无碍。“市民朋友最好在空旷的场地作为休闲娱乐工具使用,不要上路行驶,因为独轮车行驶过程中重心容易不稳,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交警看到市民在机动车道骑独轮车,会劝其不要骑行。” 市交警支队工作人员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