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努力为牧野解渴
目前我市旱情已基本解除
□记者 王新林
6月份、7月份,我市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5%,县(市)、区偏少率甚至更多,雨量的减少导致我市部分农田开始“喊渴”。8月11日,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简称市防指)了解到,为给牧野大地解渴,我市各有关部门纷纷开始协调水源、打抗旱井……多方努力下,目前,我市旱情基本解除,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秋作物长势良好。
降水偏少致旱情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雨量305毫米,其中1月份到7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261毫米,为多年同期均值(376毫米)的70%。8月份以来,全市平均降雨量44毫米。
降雨量的减少,让我市水库的蓄水量也有所减少。截至目前,全市7座中型水库共蓄水2650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少蓄2360万立方米。全市主要河道径流量除黄河外,其他主要河道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3成~6成,其中卫河、共产主义渠径流量偏少2成~3成,天然文岩渠径流量偏少4成~6成。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全市最大受旱面积51.4万亩,主要分布在获嘉、卫辉、辉县、原阳、延津、封丘等县(市)。
多方努力积极抗旱
针对可能发生的旱情,7月中旬,市防指就下发抗旱工作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协调水源,保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为秋粮丰产、丰收提供水利灌溉条件。7月22日、8月3日、8月6日,市政府分别召开了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防指成员会议和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对做好当前抗旱保秋和防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7月中旬以来,市防指开始积极组织受旱地区群众抗旱浇灌。各县(市)、区抗旱服务队也开始及时协调引黄灌区开闸引水,并组织发动井灌区群众及时抽水灌溉,对老化失修的“卡脖子”渠道迅速组织修复、疏通,对淤积的机井及时淘井、洗井等。对灌溉条件较差的地方,当地抗旱服务队通过修建临时泵站、对口抽等临时性工程措施,扩大灌溉面积。
投入抗旱资金2030万元
据统计,6月份以来(截至8月11日),全市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030万元,日最高出动劳力3.5万人,行动机电井2.3万眼,投入泵站19处,出动抗旱设备2.3万台套,新打机井385眼,引黄灌区最大引水流量78立方米每秒,全市抗旱灌溉122万亩次。
市防指有关负责人称,在各方努力下,加上7月29日以来的有效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97毫米),使我市农作物旱情基本解除。目前,我市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秋作物长势良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