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重重 无障碍通道何时不再形同虚设?
记者 崔敬
核心提示:无障碍通道是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等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等便利出行的专用通道,尤其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满足多种服务需求成为体现文明的重要细节。这些许多人使用不频繁,不被关注的无障碍通道,越来越成为考验城市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然而,在我市的一些银行网点、大型商场、居民楼外,有“障碍”的无障碍通道不在少数。
市民张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平时使用轮椅出门,发现一些有坡度的无障碍通道入口经常被车辆堵住,自己原本并不顺利的出行变得难上加难。7月28日,记者对我市的部分银行营业网点、商场、居民楼、医院进行走访发现,或是没有无障碍通道,或是通道被车辆、垃圾箱等堵住,或是坡度过陡过滑成流动“障碍”。使得许多轮椅使用者、推婴儿车的妇女等群体出行举步维艰。
银行营业网点
无障碍通道设施不健全
记者走访发现,各大银行的营业网点门口一般都有高低不一的台阶,大多数都设有无障碍通道等具有相当功能的服务设施。但部分银行门前台阶高筑,并没有无障碍通道。一些设有无障碍通道的银行网点,也因为设计不合理、被占用等原因变得“形同虚设”。一些来办理业务的特殊客户只能“望洋兴叹”。
在平原路上一家银行门前,记者看到营业厅与路面由9级台阶连接,垂直高度1米多。偌大的银行门前宽阔气派,但营业厅和自助取款机门口均未设置无障碍通道。市民要想进入银行必须通过多级台阶,但是体弱的老年人、残疾人轮椅和婴儿手推车则难以入内。
在该营业厅门外,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女士和银行内的保安正在合力将婴儿车抬入银行内。“孩子小,婴儿车重量轻,抬进去还勉强可以,如果是轮椅想进来,根本不可能。这么大的银行,没有无障碍通道,实在不方便。”这位年轻妈妈不满地对记者说。
人民路上的一家银行门外,紧贴台阶的无障碍通道坡度较大且是弧形设计,进入银行需要转弯换方向,残疾人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从这里进入银行。加之通道宽度又窄,即使有随行人在后边推也很难转移方向,原本为方便残疾人出行设立的通道难以发挥作用,几乎成了摆设。
大型商场
无障碍通道入口处常常被堵
走访中的各大商场都建有无障碍通道。但这原本可以为特殊人群提供便捷的通道同样面临“障碍”。 与压根没有无障碍设施相比,无障碍通道被占用的情况更让人伤心失望。
在平原路胖东来商场门口,无障碍通道的入口被垃圾箱和电动车堵死。这些不规范的停车占道,使来往推车的顾客连连摇头。
“您知道这是无障碍通道吗?这里是不是不应该停车?”记者向一位停在无障碍通道旁的司机问道。他表示,这里没有明显的无障碍通道标志,看到有空位就将车停下,一会儿就开走。
在丹尼斯生活馆,一张教育培训的广告桌摆在无障碍通道口。“对于残疾人来说,出门如果没有无障碍设施,我们真是寸步难行,希望市民能为残疾人考虑一下,给轮椅留条小路。”受访的残疾人方女士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社区居民楼无障碍通道
坡度陡滑 设计存在缺陷
尽管新建的社区居民楼大都设置了无障碍通道,但美中不足的是坡道陡、滑和宽度不足。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居民小区内的无障碍通道大多设置不太规范,不够理想。
市民张先生因早年中风,下肢瘫痪,出行依靠轮椅。记者跟随他走访了部分居民楼,发现大多有无障碍通道,但坡道的长度、角度各有各的标准。
张先生介绍,这几年,他眼见公共场所的无障碍通道逐年增多,但仍存在不足。如一些无障碍通道坡度不够平缓,成为行动不便人士的出行障碍。二是表面光滑,对于肢残人士来说就像是“天梯”。
金穗大道东段的一座新建居民楼门口处设有坡道,但坡道垂直高度近1米,记者踩着陡坡走尚感吃力。“平日里正常人推着自行车沿着这里进楼里都费劲,如果是轮椅的话,随时都有翻的可能。就算后面有家人推着,恐怕也很难顺利走上去。”居民孔阿姨说。
无障碍通道建设有规定
市残联呼吁规范它
“坡道过陡也不都是主观上的错,建设时一般不能占用公共面积,如果建得平缓,则有可能影响慢车道行车。”从事无障碍通道建设的陈先生说。
新乡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市残联)的工作人员刘先生对以上现象深有体会。他介绍,残联只能呼吁商家配备合理的无障碍通道,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帮助残疾人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
“新建设施基本都能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无障碍通道相对完善。但一些老旧、改建的建筑在这方面还存在缺陷,这也牵扯到基础设施规划的问题。”市残联相关人士称。
相关链接:
不同位置的无障碍通道的坡度、宽度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施工规范》中有明确规定:有台阶的建筑入口,最大坡度为1:12,最小宽度≥1.2米,只设坡道的建筑入口最大坡度为1:20,最小宽度≥1.5米。走道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和没有障碍物。走道内有台阶时,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