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改荣)连年来,我市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比重,着力构建统筹城乡、适度普惠的社会救助体系,为更多的困难群体撑起了“保护伞”。昨日,记者从市民政部门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市共发放各类救助金近2亿元。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人均补差标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保障标准,针对城乡低保存在的“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低保救助实现了应保尽保。截至目前,我市对23.3万名城乡低保户发放低保金近17000万元。其中,保障城市低保对象6.1人,发放资金6659.4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7.2人,发放资金10300多万元。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5万人,其中分散供养对象1.2万人,集中供养对象0.3万人,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700多万元。我市还积极完善医疗救助信息平台系统,保证特殊困难群众能得到即时医疗救助,对2424人次实施大病医疗救助,2128人次实施临时救助,合计发放救助资金567.7万元。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灾情相对平稳,先后遭遇两次暴雨洪涝灾害,造成462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7.2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99.8万元,累计下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191万元,下拨救灾棉被1300条,救济困难群众49287户、12.2万人,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