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车流中乞讨险象环生 请勿施舍爱心

2014-07-14 09:37:48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原标题:给还是不给,是个问题;管还是不管,是个难题
市区路口乞讨人员“打游击”
车主呼吁加强管理  多个部门表示很无奈 外地经验或可借鉴
 
□记者 崔敬 文/图

  近期有市民反映,在交通高峰期,市区多个十字路口出现了一批特殊的“乞讨者”,趁着车辆等候红灯的时间,手拿鸡毛掸子在车身上随便擦拭两下,或者直接点头哈腰伸手要钱。他们大多是残疾人或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在车来车往中随意行走,仿佛在考验着司机们的耐心和同情心。司机反感、相关部门无奈……这样的景象不仅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对市容市貌也有影响,职业乞讨现象亟待治理。
  近日,多名市民向本报反映,在平原路、人民路等多个路口存在乞讨现象。这些乞讨者多为衣着破旧的老者,大都腰挎背包,绝大多数是职业乞讨者。每天按时“上下班”,出现在相对固定的地点,成为城市无奈而又必须接受的组成部分。有市民担忧这种路口乞讨行为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在车来车往中,一不小心就会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变相强行乞讨,令人心惊胆战,希望有关部门关注此事。
 
镜头
路口乞讨者多为职业乞丐
 
  7月11日,记者在平原路与和平大道交叉路口看到,一名白胡子老人,趁车辆等红灯时,便上前挨个儿敲车窗乞讨。车流之中,他朝着一辆汽车作揖示意,在车内司机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开始急切地敲窗要求给钱。记者看到,最终司机打开车窗将零钱放入老人的碗中。“很反感,这样行乞很影响司机行车和自身安全,给钱只会助长这种危险行为,我绝对不会给钱。”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名拒绝施舍的司机丁先生,他的话似乎道出更多车主的心声。
  在人民路与胜利街交叉口,记者看到一名男子手拿鸡毛掸子走向一辆SUV,象征性地掸了两下前挡风玻璃上的灰。车内司机很是无奈地掏出了1元钱,该男子接过钱后,走向了后方车辆。
  记者观察到,多数司机对这样唐突、变相的乞讨方式置之不理,个别司机禁不住没有罢休的擦拭,摇下车窗递出几块钱。在等红灯期间,这位乞讨者不停地转换目标,直到绿灯亮后才退到双黄线旁边等待下一个红灯。
  出租车司机陈师傅总结了他发现的一些规律:“这些乞丐擦车时,肯定不会放过高档车,因为高档车司机担心他们手中的鸡毛掸子会擦脏车身,所以大多会给钱。还有他们肯定不会放过女司机,因为女性大多会有怜悯之心。对出租车,这些乞丐一般会绕过,因为出租车司机经常在路上,知道他们的底细,一般不会掏钱。”
 
态度
路口职业行乞 多数市民很反感
 
  据记者观察,一个小时内,有50多人递出了零钱。进行一下简单统计,按每人一元,一个小时内至少可以乞讨到50元,一个月下来,单靠施舍的钱财远远超出普通市民的月收入。“我不需要他们帮忙擦车窗,但看着实在可怜,就给点零钱了。”车主薛小姐说。
  采访中,大部分市民对于这些乞讨者持麻木、轻视甚至厌恶的态度,还有一些人持中立态度,只有少量人表示了同情。特别是一些强行乞讨行为,更让众人愤愤不平。市民张先生说:“我个人认为他们不是真正需要钱,类似职业性的,司机送出的钱越多,越纵容这些乞讨者,他们认定这样来钱很容易,更加不会依靠付出劳动,来获得经济收入。”
  有司机反映,每天途经平原路与劳动街交叉口时,发现乞讨者总是一张相同的面孔。对比其他路口的乞讨者,甚至连服装、挎包都是相同的颜色和款式。有市民建议,献出爱心也需要辨别是非,施舍不仅会破坏路口交通规则,也会让职业乞讨更加活跃。“同情弱者无可厚非,但每个人都应该遵章守制,十字路口乞讨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否则,社会的秩序怎能良好?”
 
交警部门
威慑力不足  杜绝有困难
 
  乞讨人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随意穿梭在车流之中,一旦发现交警靠近,不管道路上是否有车辆行驶,撒腿就跑,非常危险。因此,为避免交通意外,交警对乞讨者进行管理时十分谨慎。
  记者从市交通管理支队法制科了解到,由于对乞讨行为管理处罚依据不足,在遇到长时间逗留在道路中间的行为,交警部门一般处以50元以下罚款。但由于罚款额度小,威慑力不足,且无法采取强制力约束,只能以劝导和教育为主。加之乞讨人员流动性强,路口乞讨现象层出不穷。
  市区十字路口行乞是一种危险行为,更是一种交通违法行为。交警部门提醒广大司机遇到乞讨时,要首先遵守交通法规,正常通行,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同时,市交管部门也会加大路面巡逻力度,对交通路口乞讨者进行教育、劝导,并指引或护送其到救助部门。
 
城管部门
督查人员拍照上传至民政部门
 
  每年的一段时期,我市路面上的乞讨人员会突然增多。市民无私的爱心,增加了职业乞讨的活跃度,一方面为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另一方面对市容市貌也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人家外地车辆在等红灯时遭遇这些职业乞丐伸手要钱,首先会对我们的城市产生不好的印象。”市民崔女士说。针对路口乞讨现象,市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城管督查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有流浪乞讨人员会进行拍照并上传至相关部门,协助民政部门开展对行乞人员的救助工作。
 
市救助站
乞讨人员多数不接受救助
 
  而要劝阻和制止十字路口这些乞讨的行为,困难不少。记者从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简称市救助站)了解到,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市救助站只能本着自愿、公开、无偿的原则,工作人员在街头巡查中遇到的以职业行乞人员居多。
  “这些乞讨者并非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救助站送的衣物和食品,他们大多不愿意接受。有些乞讨人员在救助部门护送回老家之后,再次返回原地重操旧业。”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对于这些职业乞讨者, 呼吁广大市民在关注其生活时,一定要理性,不能盲目施舍,以免滋长“强行乞讨”的行为。
 
 
■外地市整治职业乞讨相关链接
 
  郑州市民政局建议市民不要向职业乞讨人员出租房屋,不要随意给予施舍,应劝告、引导他们到救助站求助,放弃流浪生活。公安部门建立叫客拉客、强行乞讨人员信息档案,对于反复纠缠、强行乞讨,不听警方劝阻的拉客者和职业乞讨者,将处5日以下拘留。
  南京市民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进行举报,同时承诺举报有奖,巡查队伍全天候进行巡查。同时,利用监控设备,发现乞讨人员,立即通知执法人员。对于带小孩、残疾人、年纪大、行动不便等四类乞讨人员,由公安部门联系相关部门送往救助站。
  石家庄市在主要路口设置提示牌,上面提醒“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严禁向乞讨人员施舍钱物”。号召广大驾驶员不要向乞讨人员施舍钱物,让这些好逸恶劳,以乞讨为生的职业乞讨者无利可图,自然消失。
  天津市综合执法局和天津市公安交管局联合执法,发现路口乞讨行为给予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南昌市由公安交管部门牵头整治,发现拦路乞讨行为,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责任编辑:

关于 车流 路口 人员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