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2岁的耿豪君是我市凤泉区耿庄村的一名小伙子,目前就读于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17岁的耿豪君作为种子选手被挑选进入国家队集训。2012年,在全国泰拳锦标赛上,耿豪君获得75公斤级冠军,同时获得最佳运动员奖。这是他首次获得冠军荣誉。2014年,在第七届全国泰拳锦标赛上,耿豪君获得67公斤至71公斤级冠军,并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最佳运动员奖章。再度夺冠的耿豪君说,他的梦想是世界冠军。
6月22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在湖北某地国家队封闭集训的耿豪君。今年10月份,他将作为国家队71公斤级主力队员,与其他队员一起,参加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泰拳锦标赛。
体弱少年为强身健体练习武术
耿豪君说,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虽疼爱有加,但是体质虚弱的他却总是让家人担心不已。
“我那时候在凤泉区第十一中学读书,印象里每天放学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先去药铺拿药。”耿豪君说,为了增强身体素质,练武出身的父亲耿春江让他学习武术。在父亲的引导下,他竟然对武术产生了兴趣。在习武过程中,他的身体素质不知不觉强健起来,并且从此“拳打脚踢”地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青春之道。
“父亲给我找了个武术教练,练习了一年多后,到省里参加比赛并学习散打,2009年国家队到各省选拔苗子,我被选中了。”性情朴实的耿豪君说,那时他练习散打,散打需要摔法,但进入国家队后开始转型练习泰拳。原本为强身健体学习武术的耿豪君没有想到,他练习武术不仅强健了自己的身体,同时也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体育竞技场的大门。
初涉大赛逆袭取胜
2012年6月23日,全国泰拳锦标赛在湖北省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8支代表队近百名泰拳精英参加比赛,经过3天的紧张角逐,耿豪君获得75公斤级冠军。这是他的第一个冠军荣誉,这场比赛他打得不容易。
“双方选手在进场的时候,只见红方选手神情放松,而蓝方选手耿豪君也同样信心满满。比赛一开始,红方选手采用一贯的勇猛作风,先后以强劲有力的拳腿配合攻击对方。而耿豪君也积极主动地进行回防和进攻。尽管如此,耿豪君面对红方选手又急又猛的进攻,被打得连连败退,甚至被击中门面,受伤暂停比赛……经过现场医护人员的治疗后,比赛继续。耿豪君并没有因为开场时的失利而气馁,而是立即转变战术,及时抓住对方进攻的间隙,以一记重拳打得对方后退了两步。这具有关键意义的一拳,让耿豪君备受鼓舞,越战越勇,仿佛一只被唤醒的雄狮,疯狂地挥舞着自己的拳头,配以坚韧、扎实的腿脚功夫,完全掌控了比赛的节奏。最后,耿豪君获得了本场比赛胜利,登上了2012年第五届全国泰拳锦标赛男子75公斤级冠军宝座!”——这是当时的现场报道。
在现场解说视频中,两名解说员忍不住对耿豪君的喜爱,大声叫着“豪哥加油!”(队友们出于尊敬给耿豪君取的昵称),为耿豪君鼓劲儿。虽然耿豪君获得了冠军,但由此可以看出,每一场比赛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耿豪君:我的梦想是世锦赛冠军
“我现在的梦想就是世锦赛冠军,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谈到近期计划,耿豪君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2013年4月26日至28日,在第六届全国泰拳锦标赛上,耿豪君夺得男子71公斤至75公斤级季军。2014年5月,世界泰拳锦标赛在马来西亚举行,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泰拳高手几轮较量后,耿豪君获得第五名。这成绩虽然让耿豪君“耿耿于怀”,但同时也让他意识到离世界泰拳冠军的梦想更近了一步。因为他知道,作为一名入行不久的年轻选手,他还有很多技术和打法需要提升。
“泰拳不是咱们国家的传统项目,开展这项运动的时间并不长,在技战术和实战经验上,我们没法和国外的选手比。比如在泰国,每天都有比赛,而我们可能一年才有那么一两次比赛,平时更多的就是训练,而这项运动更需要积累实战经验,光靠看比赛录像研究打法和常规性训练是很被动的一种练习方式。”耿豪君说,去年他们在泰国训练了3个月,可以说学到了很多实战技术,也为他将来参加世锦赛拿奖增强了信心。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一名负责人曾在赛后对媒体说,泰拳运动目前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正处于一个摸索和爬坡的阶段,除了一些专业体育院校外,参加全国泰拳锦标赛的都是来自各地的搏击俱乐部队员。为了鼓励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扬顽强拼搏、不言放弃的体育精神和表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大赛还专门设立了道德风尚奖和最佳运动员奖,耿豪君在获得级别冠军的同时,还先后两次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最佳运动员奖。
荣誉与汗水凝结成拼搏动力
2010年全国泰拳比赛,耿豪君获得男子75公斤级第三名。
2012年,全国泰拳锦标赛上,耿豪君获得75公斤级冠军,同时获得最佳运动员奖。
2014年,在第七届全国泰拳锦标赛上,耿豪君获得67公斤至71公斤级冠军,并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最佳运动员奖章。
2014年5月底,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世界泰拳锦标赛上,耿豪君获得71公斤级第五名。
冠军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智慧。谈到现在的生活安排时,耿豪君说,国家队训练每天按部就班,训练的同时还要控制体重,这让一个身高1.83米的大小伙子很“受虐”。入选国家队后,他每年只能回家一次,有时在国外训练或比赛,连春节也无法回家。“记得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一年半才回了一次家。”耿豪君说,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锻炼。
图为夺冠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