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吃亏精神一脉相承

2014-05-12 14:55:15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薪火相传 吃亏精神一脉相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好的家风养几代人。在新乡的英雄群体中,涌现出了像史来贺、史世领,范清荣、范海涛这样的父子模范,他们父子接力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黄河边上永不褪色的旗帜
 
  家家户户都住着宽敞漂亮的别墅,水电气暖、柴米油盐免费,看病免费、上学免费……刘庄人之所以能过上如此的生活,不能不提史来贺,这位全国最著名的农民之一。
  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史来贺,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却极为苛刻。在世时,史来贺曾对家人约法三章,一不比群众特殊,二不占集体便宜,三不收礼送礼。几十年老伴没乘过他的车,5个孩子也要“夹着尾巴做人”。
  离刘庄直线距离35公里左右的辉县市南李庄村,也有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名叫范清荣。和史来贺一样,他带领南李庄村民一边农耕,一边办起了造纸厂。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南李庄集体经济大变样,1976年范清荣出任梁村公社(现孟庄镇)党委副书记,并在随后创办起了孟电集团。
 
沿着父辈的脚步继续前进
 
  2003年,史来贺因病去世。当年5月,刘庄177名党员无记名投票,史来贺的儿子史世领满票当选为刘庄村党委书记。
  “创业难,守业更难;要想守好业,必须创新业。”史世领从父亲手中接过刘庄之后,丝毫不敢懈怠。2007年,刘庄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合作,总投资10.8亿元组建了国内最大的抗生素药品生产企业——河南绿园药业有限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欧美、日本等国家。目前,刘庄全村都已搬进了第三代新村别墅,村民除享受50多项公共福利外,看病还可全部报销。
  和史世领相似,2002年范清荣的儿子范海涛从父亲的手中接管了孟电集团,并在2008年高票当选为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 为了改善南李庄村民的居住环境,范海涛拿出1.6亿元开始兴建南李庄社区,当年12月,南李庄全村351户农民都免费住上两层“农家别墅”。
 
  父子俩都是全国先进典型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史来贺和刘庄便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
  从父亲手中接过担子后,史世领一直在努力向父亲看齐。2011年7月史世领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范海涛说,他告诉自己,任何时候不能给父亲丢脸,因为他是全国劳模范清荣的儿子。2010年4月范海涛也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像范清荣、范海涛这样父子两代都是全国劳模的,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只有13对。
之后不久,范海涛还被评为了“全国道德模范”。
  “今年,我们又从邻村买了100亩地,正在建设农贸市场、物流仓储和建材市场二期工程。”范海涛告诉记者,这三个项目年底就将建成,预计到时候村民的人均收入便能再增加1万元左右。范海涛心中已经勾画出了南李庄的蓝图,正踌躇满志地实施着。
 
父亲留给儿子的“传家宝”
 
  今年已经82岁的范清荣在回忆起史来贺这位好友时,仍满是敬佩:
  村里免费发放的几种福利,唯独史来贺不要;新村建起来了,他最后一个搬进新居;群众都富裕了,史来贺依然拿着和其他村民一样的薪水。
  “当干部要有吃亏精神,才能干好。”这就是史来贺留给儿子史世领的“传家宝”。
  史来贺所说的吃亏精神,范清荣也同样传给了范海涛。
  “父亲一直对我的教育就是要忠和孝。”范海涛说,父亲范清荣不止一次告诉他,要把南李庄带富替他们争光,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孝,也是在尽忠党的事业。
  现在范家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传统,每天晚上都有一位子孙为两位老人洗脚。让范海涛欣慰的是他的儿子范斌目前也在当地一乡镇任职副镇长。“我要把父亲传给我的东西继续传给我的儿子,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东方今报记者 梁新慧 米方杰/文
    
责任编辑:

关于 薪火 精神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