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热议出租车车载电台“不文明”现象

2013-10-23 09:56:39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记者 朱文君
  10月22日,本报以《市客运处:对车载电台不文明用语说“不”》为题,报道了我市部分出租车司机在使用车载电台时使用不文明用语闲聊,或者通话中使用污言秽语的现象。报道发出后引起市民“共鸣”,一些读者通过热线和网络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并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市民热议:车载电台不文明用语现象多
       说起出租车车载电台不文明用语遭诟病的现象,许多市民都有同感。
       读者沈女士说,说起来都是身边的“小事”,本乡本土的,出租车司机在生活中说几句家乡土话、发几句牢骚都可以理解,但出租车行业相对特殊些,他们不知不觉中扮演着城市形象使者的角色,一言一行就得多加注意了。
        一名的哥也打来热线,在肯定治理“不文明用语”的同时,也“抱怨”监管部门对“黑车”的查处不力。这名的哥直言不讳地说,“黑车”的存在,本身就对“正规军”的正常运营构成了侵害,他希望客运管理部门能够加大打击力度,净化行业环境,这样司机抱怨少了,听正面指导的话就多了。       
 
市民建议:应该奖惩结合并加以引导
       70岁的市民李老先生说,实际上很多出租车司机都是朴实善良的,他在乘坐出租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老年人的尊重。“有的司机可能没有高学历,还太年轻,但相信稍加引导就会有好的效果”。 
       网友“山不转我转”在微博互动中表示:一些管理较好的地市和国家,基本都是“严管加重罚”才有效的。因此他建议我市监管部门也应实行奖惩结合的方式,对做好事散发正能量的司机进行奖励,对违规司机进行处罚。
       更有市民建议:可以让出租车司机在培训时多学习一些与新乡历史文化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乘客有需求的时候作以简单的介绍,提供“增值”服务,同时也能起到宣传新乡、传播文明的作用,司机也能增强自豪感。
       行业资深人士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出面协调,由大财团采取分期分批收购的方式,最终实行公车公营最好,既能实施有效管理,也能最大限度地为出租车司机提供完善的服务和福利保障。
 
□采访手记
       报道发出后,甚至有市民说媒体是在为政府监管部门“歌功颂德”,建议媒体“多曝光问题”,少唱“赞歌”。
       如同人无完人一样,每个行业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
       每个人的习惯都是与他的生活大环境、成长小环境和不同经历相关联的,要彻底改变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里的每个人共同努力。具体到出租车行业从业者,我更愿意相信他们都是喜欢并且能够做好这项工作的。
       没文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服管、没德行的人,这样的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能长久,更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因为他不把别人当回事,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责任编辑:

关于 市民 热议 车载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