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种子害苦百姓,获嘉县冯庄镇张堤村
50多亩水稻未老先衰收成减半
记者 陈曙光
核心提示:望着十几亩“早熟”的水稻,获嘉县冯庄镇张堤村的村民一筹莫展。9月2日,在张恒太家的稻田里,他对记者无奈地说:“从目前的长势看,今年的水稻至少要减产一半。”减产一半,说是一句话,但对于农民来说,这是全家人的收入与希望。
“三无”种子坑害人
张恒太家有12亩地。今年4月,他以每公斤10元钱的价格,从同村村民张某手里买来声称每亩产量可达600公斤的稻种45公斤,将12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水稻。
从播种到管理,张恒太丝毫不敢怠慢。直到7月份,张恒太发现别人家的水稻还在拔苗期,他家的水稻已经开始抽穗扬花了。而且稻穗上面有三四厘米都是白色的,不长籽。他说:“之前,俺家的稻秧除了比别人的长得高外,没有发现有啥不同。”
“空穗、早熟,这事儿邪门了。”张恒太看着地里的稻田越想越不对劲,就找到卖给他种子的张某询问原因,张某却说这就是早熟水稻,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是天气的原因。张恒太便信以为真,就打药、浇水一阵忙活。然而,稻田并未因他的劳作而有什么新起色。
8月,张恒太家的稻子长得更是“着急”,明明与别人家同一时间落地的稻秧,愣是分出了“祖孙”两代。他家的稻田已经开始泛黄垂头待割,再看邻居家的稻田竟青得不肯吐穗。
真如张恒太所言,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他家田地里泛黄的“早熟”水稻外,其他的水稻正处在扬花期,一些村民正在田间忙着喷洒农药和浇水。面对如此差距,记者就问张恒太种的是啥品种?有没有种子说明书?购买时是否开具了发票?而他的回答全是“没有”。
50多亩水稻出现“早熟”现象
张堤村有50多亩稻田同时出现了上述现象。据村民说,他们用的是相同的种子。记者在“早熟”稻田里随手抽了几个稻穗,发现稻穗上一半都是空壳,还有些是半仁。用手指一掐,里面的米粒已经发硬,也就是说它们已经到了成熟期。而稻穗顶部的虚节,有的已经开始脱落。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稻秧下面又抽出了不少小穗。当记者把这一消息告诉村民时,大家却说:“这些小穗都收不了,等不到它们成熟,整块地都得收割,不能因小失大。”
眼看一年的收成要减产,那些农民焦急得坐不住了。有的找县里的专家给稻田求医问药,有的则找卖种子的要求索赔。村民孟凤梅说:“俺家几口人就这么8亩地,什么都投进去了,眼看着收成要损失一半,俺就难受得想哭。”
濒临黄河的冯庄镇素有“稻米之乡”的美誉,对那里的农民来说,稻谷从上到下全都是宝,连稻草都可以做成草绳和草席。“今年不但稻米打得少,连稻草的重量也会减轻。”村民张永军说,除了投资,今年满打满算也就能保个本。
具体原因有待调查
为啥这里的水稻会出现早熟现象?是种子的问题还是农户管理不当?影响的程度如何?该如何妥善解决?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获嘉县农牧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站长姬同化。
“从目前的长势来看,稻田的结穗率确实比较低。按现在的目测,至少要减产50%左右。”姬同化说,早熟现象有可能是种子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天气的原因和管理的问题,但这需要种植户提供准确的信息,才能做出具体判断。
没有名字,没有包装,更没有票据,对于张堤村村民所购买的“三无”种子这一问题,姬同化提醒农民朋友,以后在购买种子时,一定要注意购买正规大公司的种子。另外,就算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种子时,也要记得索取发票,万一将来种子出现问题,索赔也好有个依据。
因张恒太他们不能准确提供种子的具体情况,至于是什么原因有待下一步调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