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里 “雷锋”精神永常青

2013-03-06 16:29: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有这样一群人也如同春风温暖着众人心。

  他们救助流浪者,帮扶困难群众,照顾空巢老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用微笑拉近和老百姓的距离……这些事情虽小、虽平凡,却凝聚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不择人、不求全、不以善小而不为”的“雷锋”精神,它永远充斥在警营,萦绕在群众身边。

  细心:“爱心基金会”诞生

  民警“爱心基金会”的成立,始于一次偶然。

  2012年4月初,新乡县公安局大召营派出所民警对所有案件当事人及家属进行回访。当民警对案件当事人王某家中,简陋的房屋和凌乱破旧的家具,用“家徒四壁”这个词形容再准确不过。案发后,王某的妻子由于不能接受丈夫的事情,选择了离家出走,家里只剩下一个刚上小学的儿子和六十多岁老人相依度日。细心的所长马兴超,在了解到王大爷家的情况后,发动全所民警捐款,并提议成立“爱心基金会”,专门接济经济拮据的群众,这个想法得到全所民警的一致认可。光救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考虑到王某家人今后的生活来源,马所长还通过与辖区企业业主沟通交流,给王大爷联系到一个门岗的工作,给爷孙俩今后生活添了一层经济保障。

  就这样,走访中只要了解到有需要救助的群众,全所民警就会自发捐款,然后再由民警代表将“爱心基金”送至困难群众手中。据不完全全统计,自“爱心基金会”成立以来,已经救助困难群众10余人。

  热心:民警“绰号”家喻户晓

  “神医”大老许、“孟电工”……这些“绰号”都是民警在帮助群众时被赋予的美名,并随之在辖区群众中悄然传开。

  “神医”大老许就是新合河警务室驻村老民警许寿新,入警已有30年,他走到哪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这个绰号还得从七个月前说起。去年8月13日上午,他向往常一样到辖区走访,在经过田桂荣的绿色农场时被田桂荣拉住,说有事要反映。原来,田桂荣的绿色农场近日来了一位精神失常的女子,大约30多岁,整日自言自语,从不吐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女子肯定有隐情。经过民警老许长达两个小时的耐心询问,该女子终于说出了她的真实姓名“尚某”,经查询比对该女子确系牧野区的尚某,并非网上在逃人员。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老许和女子的弟弟取得了联系,其家人很快来到了合河派出所。时近中午,当女子家人带其离开时,尚某却突然开口说话了。此话一出,包括民警老许在内,大家都面露惊奇的表情,纷纷打趣说“要么大老许快不正常了,要么尚某某和大老许谈过话病已经快就好了……”自从那天起,群众都亲切的称呼他为“神医”大老许。

  民警孟金山为人憨厚,他的绰号源自于一次帮助辖区孤寡老人张吉田安装电源开关,后来群众纷纷建议老孟将联系方式改成“孟电工”。

  ……

  自从有了这些绰号,民警走到哪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谁家的羊啃了谁家的麦苗,谁家的儿子打了谁家的闺女,谁家的地头压了谁的地边,谁家有困难他们都主动去帮忙解决。

  爱心:笑声环绕敬老院和“太阳村”

  除立足本职工作外,民警走出警营、走进社会,结对帮扶,将爱心送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

  民警王学忠,每到休息时间,就会准时到辖区敬老院,给他们带去水果、食品,陪老人下棋、聊天。“王警官每次来,都给我们园里带来笑声,老人们都很喜欢他,现如今多了个‘父亲’,来的次数更多了”敬老院的负责人李先生笑着说道。原来,聚在这里的老人们,大都是儿女忙于工作,无时间陪伴他们,翟坡派出所民警就分组结伴,轮流来看望他们,陪老人聊天,听老人们唠叨家中事,给他们讲解防范知识,民警的经常到访,填补了老人晚年的空缺,更是被王大爷认成了“警察儿子”。

  此外,工作之余,民警还主动来到位于新乡县朗公庙镇南固军村北的太阳村,抚慰幼小的心灵。这里住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最小的只有两岁半,他们的父母或都在狱中服刑,家中无人抚养,幼小的心灵受到了种种创伤。在对太阳村有进一步了解后,民警樊韩坡就隔三差五来到太阳村,给孩子辅导作业,和他们做游戏,陪他们一起看动画片,看他们跳新学会的舞蹈,教他们掌握各类安全知识……久而久之,负责人王敏和“爱心妈妈”都习惯了他的到来,孩子们也对樊警官产生了依赖。

  当群众有危险时,他们挺身而出,当群众遇到困难时,他们伸出温暖的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平凡中的不平凡,他们每天都在做着‘雷锋’曾做过的‘小’事,在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雷锋”精神,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单积盛 段玲玲)

责任编辑:韩雪

关于 警营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