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3-02-28 09:05:57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持续求进 推动中原经济区强市建设
科学发展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再跨越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新乡发展充满希望,新乡人民充满期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信心、团结拼搏、携手共进,奋力谱写富民强市幸福新乡新篇章!                                     ——王战营 

 

  1        一年来的成就 

     2012年,市政府与全市人民一道,齐心协力,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王战营市长从4个方面总结一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19亿元,增长11.4%,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亿元,增长19.4%,总量位居全省第3位,较上年晋升1个位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0亿元,增长17.1%,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发展后劲不断巩固。固定资产投资1380亿元,增长22.2%,总量位居全省第4位。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613个,增加183个,完成投资902亿元,增长64.7%。306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实际利用外资6.4亿美元,利用市外资金420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1个,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新乡。发展载体不断夯实。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乡高新技术开发区同步晋升为国家级园区,平原新区建设步伐加快。8家集聚区实现规划调整,全市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超过180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3.5亿元,占全市投资的63%;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34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80%。发展活力不断显现。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验收,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专利申请量2651件,发明专利比重达24.9%。15家企业被列为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16家企业进入上市实质阶段。探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办理房产证25182本,确定16个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实施“四大放心”工程,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六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886.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97.8%。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4.4%,高于全市工业增加值8.2个百分点。“神九”飞船、“蛟龙”潜水器、“辽宁号”航母核心部件均有新乡企业贡献。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97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连续13年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九连增”,首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总投资60亿元的宝龙城市广场等一批大型商贸物流项目建成开业,关帝庙历史文化街等17个服务业项目纳入省服务业提速计划。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着力推动以G107和S308绿化为代表的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1.3万亩,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通过验收。被命名为首批“河南省宜居城市”。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中心城区品质持续提升。新区核心区150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60亿元。铁西新城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石武高铁新乡站投入使用。县城内涵式发展步伐加快。持续开展“新城杯”竞赛活动,8个县(市)完成拆迁31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面积730万平方米。镇区发展建设全面展开。推进100家重点企业和10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与镇区发展对接,以20个示范中心镇建设为引领,镇(乡)区在现代城镇体系中的关键节点作用不断强化。新型农村社区稳步推进。完成各类资金投入98.9亿元,新开工建房面积1171.3万平方米,新入住农户4.3万户,完成旧宅拆迁2.5万亩,复垦或恢复生态1.2万亩。城市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基本达到市、县建成区和重点镇主要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涵盖城乡的全域规划体系初步构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直接用于社保、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支出172亿元,增长19.7%。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8万人次。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试点全覆盖。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制度,33万余名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孤儿、优抚对象等得到及时救助。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8万套。小学、初中阶段入学率均达到100%,完成校安工程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市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人口100%,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率100%,新农合参合率99.36%。新解决40万农村居民和7.5万农村师生饮水安全。实现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六连冠”,公众安全感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3位。 

  2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王战营在报告中归纳了一年来的工作推进情况。他说,2012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面临困难较多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要素约束、区域竞争以及我市自身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等诸多压力和挑战,全市上下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应对及时,持续加快了发展、巩固了后劲、彰显了亮点。
  贯彻部署“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战略。通过全面系统地打造四级城镇体系,不断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城镇化率达到44.69%,高于全省2.49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打造六大千亿元产业,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化率达到51.7%;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农业现代化基础地位更加牢固, “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态势正在凸显。
  建立起了有效的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完善了重大项目周例会、城建项目例会、银企对接月例会、现场观摩会等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了政府组织推动,企业和高校、研究单位联盟为主体,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重大产业推进机制;坚持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实行部门24小时能够办公的制度,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
  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应对及时、措施有力。对全年严峻形势的预判做到见事早、行动快,年初即确定“稳增长、保态势、优结构、惠民生”应对思路;加强对财税收入、用电量等先行指标的监测和研判,每季度召开经济运行会议,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促进经济运行由缓中趋稳向筑底企稳转变。
  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始终把创新作为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动力,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土地和资金等瓶颈制约破解、各项改革试验试点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进一步释放了发展的活力。
  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全市上下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在争取上级支持、争取重大项目落地等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咬定青山不放松,守之不失、始终不渝,团结协作、合力攻坚,成效明显,展示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3  2013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王战营在报告中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的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0.3%,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3.8%、13.3%和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5%左右;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之内。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综合考虑我市各方面条件,市委、市政府还提出新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个具体目标:一是提前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实现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三是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4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推动务实高效发展 

  核心提示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报告要点: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树立执政为民之心,人民利益至上之心,学习群众、贴近群众、引导教育群众之心,使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完善、简单、实用、直接联系群众的制度,完善群众意见诉求表达反馈和答复的机制,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转变工作作风,把发展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把民生事情一件一件办好。

  核心提示:
  依法行政,认真履责

  报告要点:切实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完善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征求意见、风险评估及听证、公示等制度,严格按法定职责和程序行政,按规章制度办事。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抓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行政。

  核心提示: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报告要点:深入开展“三抓两促”,突出创新主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年”活动,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胆略、创新的思维来谋划推进各项工作。把创新贯穿政府工作的始终,革除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

  核心提示:
  一线作为,提高效能

  报告要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事创业,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强化执行力建设,加大问责追究力度,加大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庸散懒软等问题的力度,构建监督到位、考核到人的推进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工作落实,树立“信念坚定、忠诚履职、直面矛盾、务实善干、一抓到底、运转高效”的队伍形象。

  核心提示:
  清廉务实,勤俭节约

  报告要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深入推进“四位一体”服务监督体系建设,健全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内部监督机制,做到关口前移,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5  抓好八项重点  推动持续发展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开局年,是实现我市晋位升级目标的攻坚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更要坚定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持续求进。做好今年工作,要围绕“一个总目标、两条主线”要求,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同步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保态势,抓创新、促转型,惠民生、促和谐,推动中原经济区强市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全面建成幸福新乡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提示:
  强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

  报告要点:优化城镇体系布局。树立全域新乡理念,优化城镇空间形态格局、产业布局、交通布局、生态布局,推动城市发展由速度型向品质提升型转变。按照“一主、两副、五组团”要求,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县城、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镇体系建设,构建放射状、网络化、开放型布局,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打造高品质城市核心区。优化城市140平方公里核心城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加快东部新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进高铁车站及周边区域、平原文化艺术中心、平原体育会展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核心区城市功能,打造中心城区第二商业板块、创新板块、体育运动板块和健康板块。加快旧城有机更新、均衡发展,启动2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11个,建设安置房4800套。全面启动铁西新城规划建设。建设高品质城市(县城)组团。强力推进平原新区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新区,构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持续开展“新城杯”竞赛,以拆迁引领县城内涵式发展。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镇(乡)、区发展建设。实施中心镇功能提升工程,安排专项建设扶持资金,支持镇(乡)、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承接中心城市、县城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强力推进镇区开发、产业集聚区、周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城市。科学有序、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完善提升已基本建成的15个示范社区的基础上,重点抓好200个重点社区建设,推进其他已启动社区建设,全年实现新开工建房1200万平方米,新入住农户4万户,37个示范社区基本建成。强化规划引领和交通支撑。完成全域新乡现代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深化,进行全市的控规梳理,完成121个镇(乡)、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通过评审。加快推进郑州至新乡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全力加快新晋高速、鹤辉高速和长济高速东明黄河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

  核心提示:
  打造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
  产业体系

  报告要点:实施六大千亿产业板块培育工程。新型电池与电动车方面,大力发展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及专用汽车基地。谋划在我市召开全国性的电池产业发展论坛暨电池产品产销对接会。生物与新医药方面,完善生物技术药物、化学成品药、现代中药、卫材和医疗器械4条主导产业链。制冷及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快速壮大制冷终端产业规模,带动配套产业和制冷材料产业发展,打造中原经济区最大的家电制造和配套基地。发展壮大信息制造业,争取中兵北斗二代地面接收机项目开工建设,抓好中兵通信科技产业园、中国电波科技城等项目的实施。特色装备制造方面,支持起重、振动、数控、铸造等优势产品做大做强,打造中原经济区特色装备制造基地。传统优势产业方面,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食品、纺织、造纸、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千方百计壮大实体经济。坚持外引与内培并重,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小微企业壮大。整合设立5000万元企业创新发展资金,促进企业加快发展。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活动,加大重点企业和行业问题解决力度。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确定2013年为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工作年,重心从基础设施向集群招商转移,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招商引资额增长4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强化学校、医院、商业等功能集合构建。

  核心提示:
  大力推动新型农业现代化
  取得新突破

  报告要点: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积极实施高标准粮田 “百千万工程”, 建设高标准粮田7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40亿公斤以上。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积极培育优质小麦、大米等11类农业产业化集群。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组建完善小麦产业集团,谋划中国小麦产业文化博览会,打造中国第一麦、中国第一米及鲜切花等品牌。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深化院地对接、加快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示范中心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品牌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高端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核心提示:
  坚定不移地实施引资项目
  双带动战略

  报告要点:提升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优化招商引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补链、延链和集群式招商。实际利用外资和市外资金分别增长10%和15%,实现集群式招商100亿元,引资总量保持全省前列。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120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新开工627个。其中,省重点项目110个,市重点项目300个,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深入贯彻推进省“33155”行动计划17项专项工作方案,做好政策、项目、资金争取工作。

  核心提示:
  持续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报告要点: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实施企业上市引导计划,争取金龙铜管、天丰节能板材、日升数控年内发行上市。推广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模式。实施小巨人信贷培育计划。大力发展旅游业。强力推进南太行旅游资源整合,完成南太行旅游规划编制和旅游集团公司组建,实施旅游环路、集散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创成国家5A级景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建设,提升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农产品流通体系等民生工程实施,积极培育现代城市服务业态,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

  核心提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报告要点: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坚持把突破和掌握核心技术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组织实施10项~15项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生物医药、煤化工、新型电池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10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施50项市级科技专项。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0项,提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水平。加强政产学研结合。完善校市合作机制,利用高校科技优势加强协同创新,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深化各项改革。围绕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抓好农村“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工作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人地挂钩试点政策体系。稳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核心提示:
  加快推进美丽新乡建设

  报告要点:全力打造市民亲水空间。完成赵定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完成主要河段景观建设。谋划推进卫河市区段生态文化建设。年底前完成南护市沟开挖疏浚,实现我市市区人民胜利渠、西孟姜女河和卫河的有机贯通。加大地下水资源保护力度。抓好南水北调受水配套工程实施。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推进高铁站生态湖公园等重大绿化项目建设,实施道路、游园、河渠等绿化工程56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3%以上,打造城市绿化体系。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全国环保模范城创建。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加快并按期完成有关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广泛开展“爱我家园、共建文明幸福新乡”活动,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大力弘扬新乡英模群体精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核心提示:
  全力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

  报告要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教育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健全完善安保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确保校园安全。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深入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5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0.7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6.5万人次。建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正常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3.4万套。努力改善群众医疗条件。加快推进新区三级医院、中心医院门诊楼、市一院全科医生培训大楼、新乡卫校新址建设。加快推进12个卫生监督所、4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实施市妇幼保健院和市结核病防治所整体搬迁。为困难群众减免医疗费用1000万元以上。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扩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面,加大对乳制品、肉制品、蔬菜、食用油以及食品生产、加工、餐饮经营等重点产品和环节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努力办好其他社会事业。再解决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改造农村公路200公里。对46个贫困村实施搬迁扶贫任务。继续做好市区公共体育便民设施配备。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质量立市活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抓好安全生产,努力实现事故死亡人数下降。扎实推进平安新乡建设,再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夺取“长安杯”。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