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与我市作家面对面
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苦难,苦难是一块铁
以幽默的态度对待苦难,苦难是一块冰
记者 焦亮
2月19日,新乡籍著名作家刘震云来到新乡,与家乡作家热烈座谈。一改往日身着中式服装的形象,这天刘震云一件随意的休闲上衣,让他看起来更加轻松、自然,犹如身边的一位兄长、朋友。座谈中,他和声细语,娓娓道来,细数文学创作,畅谈河南幽默……
“忽悠”读者——文学和生活是一样的,也一定是不一样的
刘震云在作品中,多次提到新乡、提到延津,譬如《塔铺》、《一句顶一万句》、《温故一九四二》、《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出延津记》、《回延津记》。刘震云说,这两个地名在作品中多次出现,可能对人们知道新乡、知道延津起到了一点微小的作用。许多看了《一句顶一万句》的读者,跑到延津一看,发现“上当”了。书里写的延津和现实中的延津是两回事,书中的延津是一个非常繁华的通衢之地,县城正中间有一座雄伟壮观的桥,拱形桥,下面的河水清澈无比。延津这个地名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文学中加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想象,理想中的故乡就应该是这样的,就像《清明上河图》一样。电影《一九四二》上映后,好多人循着电影字幕的提示,跑到了老庄,一看,又“上当”了,到了那里的人发现没有寨墙呀。其实电影里宏伟的寨墙,是剧组在山西的一个村子里搭起来的。还有一家媒体的记者,很执著地在村里转来转去,非要找到老东家的原型是谁、栓柱的原型是谁、花枝的原型是谁,他认为电影是真实的。刘震云笑着说:“文学与生活一定是一样的,也一定是不一样的。”
臧否人物——李白很假大空,白居易感情细腻
刘震云说,河南这个地方确实是人杰地灵。老子,鹿邑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哲学家,阐述世界的理论是非常宏观的,“道可道,非常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的是生命的起源和宇宙运转的规律。和他同时代的孔子只讲眼前的事、世俗的事、这辈子的事,“不知生,焉知死”,讲三纲五常,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老子讲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老子和世界著名哲学家康德、尼采、叔本华、维特根斯坦等相比毫不逊色。杜甫,巩义人,在唐朝诗人里独树一帜。相比而言,李白的诗就是大白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非常假大空,“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的诗非常具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一封家书的事,还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被尊为“诗圣”。白居易,新郑人,他的感情特别细腻,在唐朝的诗人里是不多见的。他的诗中有社会底层的女性,如《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也有高贵的女性,如《长恨歌》。
新乡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有名的故事,像比干剖心、张良刺秦、官渡之战、陈桥兵变,这些历史故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假如放在宋朝,其实我们就生活在首都郊区,首都是开封汴梁嘛,我们这里基本相当于顺义。有人问我写小说咋写得这么好,我说我们老家都是这样,老子、杜甫、白居易、刘震云,不是很正常吗?
河南幽默——融化苦难的大海,不是耍贫嘴
刘震云说,他经常和别人探讨河南人的幽默,他说没有一个地区的人像河南人那么幽默,幽默是饱受苦难的河南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河南人的幽默一定不同于东北人的二人转,二人转是一种语言上的贫嘴。纵观人类文明,城市的发展都是依河而居,中国的黄河,德国的莱茵河、易北河,法国的塞纳河,埃及的尼罗河。因为黄河灌溉便利,中原地区非常富庶,但同时也带来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兵家必争,譬如官渡之战。
历史上河南人饱受苦难,怎么面对苦难?如果用特别严峻的态度来对待,苦难就变成一块铁了,但用幽默的态度来对待,苦难就成为一块冰,这块冰掉入幽默的大海就融化了。幽默的来源不是贫嘴,而是从民间苦难的记忆中来。电影《一九四二》拍得还是不错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节制。其实也可以拍成呼天抢地,让观众在电影院哭得稀里哗啦的,我们没有那么处理。关键是导演弄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那样一个年代和状态下,人的情感是粗糙的,同时河南人是用幽默的态度来对待苦难的,尽管当中透着悲凉。现在河南人说话,还是以开玩笑的方式来说的,譬如,有客登门,主人招呼道:“又是吃罢饭来了”、“还是不抽烟、不喝酒”。这种方式,其他地方的人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