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机制创新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2-10-16 08:47:51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体制机制创新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我市坚持“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系列报道之九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魏明哲)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中部地区最佳投资城市,近年来,我市从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环境、建设“四位一体”服务监督体系三个方面入手,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民生和社会服务保障水平,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公共服务体系向下延伸

  我市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不断“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公共服务“软件”,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流动,实现了基础设施向基层延伸、公共服务向基层覆盖、现代文明向基层辐射的总体目标,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市各级部门充分认识到,只有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新型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平台,才能切实增强民生保障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此,我市按照民生优先的原则,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使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维护。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低保,首批开展农村养老试点,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对于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其享受国家的各项社会保障的途径也更加便捷,在入住社区的同时,农民便可领到合作医疗本、养老保险、城市户口簿、房产证。在公共服务方面,我市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多项支农制度,做到每个新型农村社区选配一定比例的优秀教师任教,配备一名财政全额供给的全职医生。在设施建设方面,我市还加大对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生产生活观念转换,实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由群众分享。

  在建设资金投入方面,我市坚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建成后的新型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学校、文化大院、生活超市、污水集中处理园、垃圾集中堆放点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截至目前,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6%,城镇化率突破40%,年均提高1.8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投资环境影响着城市的对外开放度,决定着城市未来的发展速度。我市在优化投资环境工作中,通过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创建综合服务平台等多项措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生存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优化审批程序方面,我市进一步梳理、优化投资运作流程,精简办事环节,使企业成为行政效率提效的最直接受益者。针对引进的外商投资项目以及正在洽谈的招商项目,我市积极协助企业编制项目审批中需要的各种材料,并相继开展了预约办件、特事特办和网络预审等多项服务,并着力构建外商投资服务网络,在各县(市、区)和开发区的商务系统中初步实现了为外商投资企业办理手续的全程服务,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企业和投资者的好评。

  根据招商引资工作形势需要,我市还对招商引资服务水平进行了全面提升。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实行跟踪服务制,工作人员与投资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对经办项目实施全程服务,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人员队伍建设,选拔任用一批精通业务手续办理、熟悉企业管理的专业人才,参与编制项目申请报告、合同、章程、股权转让协议等方面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意见。三是重视具体服务事项。对投资者所提交的问题均在规定工作日内予以回复,对于项目推进中所存在制约因素,我市专门召开由工商、税务、外汇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参加的项目推进例会,进行专项研究,拿出相应解决方案,确保投资项目顺利实施。

  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市按照“以情招商,以商引商”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营造“亲商、敬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形成了招商引资“倍增效应”。依托外商投资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我市首先从经营环境、项目审批、案件投诉、法律咨询、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等方面入手,解决外来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为其提供良好发展空间。并实行了包括办理证照、项目审批、优惠政策落实在内的多项服务措施,不但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产品利润率,而且使城市的外部形象得到明显提升。许多外来投资者已开始追加投资项目,或介绍其他客商来新投资,招商引资带来的产业“聚变”正在逐步显现。目前在全国39个工业大类中,我市占据了其中的34个,形成了4大型产业,3大优势产业和5大传统产业。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58.3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 22.9%,累计增速连续17个月保持在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8.5亿元增长17.3%,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

  “四位一体”服务监督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在“四位一体”服务监督体系的建设工作中,我市围绕促进责任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建设,以电子政务为载体,全面提升市县两级行政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非税收入征管平台、电子监察平台功能,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构建“四位一体”服务监督体系,增强行政效力,规范行政行为,有效提高了各级部门的社会公信度。

  构建“四位一体” 的服务监督体系,“平台建设”是必备条件。我市不断加强市、县、乡、村四级行政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统一建设实体性机构设置、实名制人员管理模式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市2124个行政村建立起便民服务站。同时,建立完善了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交易项目“应进必进”,各县(市)区、两个工业园区和市直单位61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部进入市、县两级平台交易,初步形成全市公共资源交易联动体系。稳步推进了非税收入征管平台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政府非税收入监管系统”平台,实行执收单位直接征收、征收大厅集中征收和银行网点代理征收三种方式征收,实现了对非税收入项目、执收行为、银行代收、财政票据的全方位监管。大力推进了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完成市、县、乡三级行政服务网络及视频监控一体化建设,实现了对市、县、乡行政审批内容和服务项目的实时监管。

  推进“四位一体” 服务监督体系建设是实现大服务大监督工作格局的需要。自2011年起,我市将分散办公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包括房产交易、住房公积金等分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非税收入中心、电子监察中心统一入驻新落成的市民中心集中办公,吸纳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水电气暖等具有公共管理和服务功能的单位进驻,拓展服务范围和功能,实现“走进一个门办多件事、零距离、多方位、高效率”的建设目标。我市还建立了统一的网络平台,将原有独立运行的非税收入系统、公积金管理系统、房产交易管理系统、行政审批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等通过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纳入电子监察网络,实现网络的互通互联、信息资源的共享及电子监察的全覆盖。同时,充分借助电子政务平台和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开拓电子监察应用领域,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管。

责任编辑: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