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这样一幅画面:在洪灾刚刚退去的街道,一位女同志穿着志愿者的红马甲,带领着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到居民区查看房屋安全和清淤情况,指挥人员消杀环境。
这位女同志就是红旗区文化街街道建文社区党委书记杨俊燕。那几天,她蹚着淹没大腿的积水,磕磕绊绊一路走来,嘶哑的声音不断在楼院内响起,只为每一个居民的安全。
河湾胡同和幸福巷是老旧小区,房子年久失修,甚至有些是危房。为了救援辖区受灾群众,杨俊燕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冒雨到受灾严重的居民家中走访,为他们送去了水和食物。
自己能被央视采访并在《新闻联播》中播出,杨俊燕感到很是意外。她说,自己做得太平凡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哪里需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
杨俊燕心中始终牵挂着居民的安危。5年来,只要与居民生活有关,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居民排忧解难。位于老城区的建文社区地势低洼、老屋密集,河湾胡同等地更是每逢强降雨必会积涝。哪里地势低容易积水,哪个低保户身体不好需要救援,哪户房子是危房需要转移,哪家老人子女不在身边需要去看看……她都了然于胸、牵挂在心。
从7月20日开始,狂风不止,暴雨不停,汛情严峻。作为社区党委书记,杨俊燕没有一丝犹豫,立刻组织社区共产党员和志愿者抗洪抢险,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奋战在抗洪救灾的最前沿。
7月23日下午,持续的降雨让辖区内的情形更加危险。社区经过紧急商议,决定将钟表厂、染织厂家属院的孤寡老人和儿童全部转移。晚上6时许,大雨瓢泼,水深及腰。没船,他们抱着孩子、背着老人,从天亮到天黑,再从傍晚到深夜,杨俊燕和大家一起站在雨中、泡在水里,只要能将人转移走,有什么用什么,只为一个目的。一些不愿离家的居民,她苦口婆心地劝说。最终,经过4个小时的奋战,辖区内的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建文社区居民郭秀梅说:“他们嗓子都哑了,24小时一直在现场,为咱社区出力,我都感动得流眼泪。”
杨俊燕说:“累是真的累,但是那时候再累也得干,谁叫咱是共产党员呢。”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干这么辛苦的工作时,杨俊燕刚大病初愈。4年前,她被查出癌症,经历多次手术和化疗,没有等到身体完全恢复,就默默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领导想让她再休息一段时间,她却说:“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休息了工作咋进行?”
救援、安抚、巡查、消杀,官职不大,事情不少。她一如既往,奔波不止。
雨停了,水退了,可是杨俊燕仍然没有歇一歇,灾后重建的繁重任务又摆在她面前,她仍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奔走在辖区的大街小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