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茅庐”颂党恩

2021-11-18 09:27:40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 李超

在卫辉市西城区的一个居民小院里,韩旭亮这位已有60余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把自家小院落布置成了一个“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小院”,被当地称为“红色茅庐”。

近日,记者慕名走进这座远近有名的“红色茅庐”学习探访。在这座极具北方民居特色的小院落,“红色茅庐”牌匾甚是醒目,鲜红的党旗在院内9米高的旗杆上迎风飘展。

10年来,每逢“七一”和国庆日,韩旭亮就带领党员亲属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随着“红色茅庐”影响力不断扩展,许多非亲属身份的党员也慕名而来。“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一次次重温入党誓词,就是一次次对自身的精神洗礼。

韩旭亮出生在战乱频仍、灾害频发的1942年,帮牛下田、碾场放磙、犁耙耕地,他打小就在父母的熏陶教育下学会了勤俭持家,传承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家风。

16岁时,韩旭亮被选拔为公办小学教师,步行20多公里到外乡任教。无论盛夏还是寒冬,韩旭亮放弃休假,主动帮扶本村生产队拉钐扒麦,让学生养成“以德为上,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因教学得法、育人有功,韩旭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年他17岁。

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韩旭亮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一名党员的光辉形象,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在水利战线工作的8年里,韩旭亮经常披星戴月,深入施工现场,严格把握工程质量和有效进度,使工程发挥了重大效益,受到了省、市领导的赞赏和群众的拥护,为卫辉市的水利工程建设增添了新的亮点。

在双兰大队党支部工作的10年期间(1962年至1972年),他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一个沉睡多年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全县第一个红旗大队。

“罗衣着破前香在,红薯瓜菜谁能改?犹有两行闲暇泪,此情深处盛满怀”。这是韩旭亮于1976年奉命驻进汲县(今卫辉市)山庄村时的真实写照。

在公社党委支持下,韩旭亮冒风险实行了短期土地承包到户,所以才有了山庄村“一年巨变”的崭新局面,一年粮食总产量由原来的45万公斤猛增到93万公斤。当时的新乡地委领导亲自带队,在山庄村召开了全新乡地区公社书记以上的现场会,当时的《汲县简报》《新乡晚报》《河南日报》都进行了专题报道。

韩旭亮曾经在狮豹头乡和吴金印书记一起工作过。“吴书记一心为民的金子般的心感染了我,我以吴书记为榜样,做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无论更换多少个工作岗位,他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998年,韩旭亮退居二线。“人退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退,党员的思想不能退。”韩旭亮经常给老伴儿说,“咱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给的,咱不能忘记入党时的誓词。”

退休后的20多年里,韩旭亮坚持做公益事业,为弱势群体捐款捐物。在他的“红色茅庐”里,墙上到处悬挂着他创作的充满正能量的书画作品,受到了社会大众的赞誉。

“是党给了我一切,党的恩情终生不能忘!”韩旭亮言语铿锵。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