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书武
8月31日上午10时许,魏成雨骑上电动车,到菜市场购买了鸡翅、香菇、粉丝、白菜、豆腐等。回家后,他走进厨房,系上围裙,一番操作下来,为中午回家的父母做了一份热腾腾的鸡翅砂锅。
这两天,魏成雨很火:8月29日《人民日报》第5版以《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年轻人》为题,报道了家住新乡的河南农业大学大三学生魏成雨的事迹。在家乡受灾之时,他和两名堂兄一起在深水中奔波7个多小时,依靠一艘橡皮艇,先后将6户人家的32人,从被洪水围困的屋顶送到安全地带。
戴着眼镜,脸色平静,衣着普通,有些消瘦的魏成雨站在记者面前有些惊讶地说:“这个事情还采访呀?我也没觉得自己做了多大的事情。”
其实,7月23日那天去救人,是妈妈的一个电话打给他的,要他赶紧去牧野区寺庄顶村救一下被困的表姐。到了寺庄顶外围,水深已经过腰。他借了一艘橡皮艇,向表姐家划去。“路两旁都是站在屋顶的老百姓,密密麻麻的,自己哪能无动于衷?”回忆起当初的救人初衷,魏成雨这样说。
他将轮胎套在腋下划水前行,有的地方水太深,1米85个头儿的他还够不到底。就这样,他和两个堂兄进进出出7个多小时,将6户人家的32人送到了安全的地方。
救援过程说起来是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当中充满了危险。刚开始的时候,魏成雨的脚被划伤,猛疼了一下。受冷水刺激的腿也开始抽筋,他就用另一只脚使劲地搓。“你说我大老远的来救人,咋能随意放弃呢?”他一脸坚毅地说。
一天的救援,他只吃了一个馒头。此后,他又到黄河口和劳动桥装沙袋,凌晨3时才回到了家。
父母知道他的救人事迹后,表扬之余也有些后怕,怕这个唯一的儿子有什么意外,反而魏成雨看开了很多:“我是篮球队队员,又会游泳,没问题!”
辅导员、班长和同学知道他的救人事迹后,纷纷打来了称赞的电话,弄得他很不好意思。
从高中阶段开始,他就开始打工,化工厂、快餐店、家教等,既接触了社会、开拓了视野,又锻炼了胆量。他还是家庭的好帮手,去年春节,自己下厨做了满满一桌的年夜饭。“今年还是我主厨。”他开心地笑了。
去年春节的一天深夜,魏成雨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名醉酒的男子倒在路边。他连忙走上去,问什么对方也说不清,只是拿出了手机递给了他。魏成雨按照上面的号码一一拨出去,最终联系到了该男子的家人。等待的过程中,在寒风中,他不断地与该男子交流着,直到该男子的家人到来。
参加完抢险救灾救人后,魏成雨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忙完家里事,就去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到村口的防疫卡点,登记、检查进村的车辆和人员。
7月28日,中国残联相关组织来到魏成雨的家乡发放救灾物资,他又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一起将物资搬运到指定区域,并准确地发放到残疾人手中。
随后,魏成雨又成了村里反诈骗宣传的志愿者。按照划定的区域,每天下午6时许,他从家里出来,挨家挨户上门,一个一个地做下载反诈骗APP的示范。下载程序需要输入身份证号码和人脸识别,有的村民忘记了身份证号码,有的人脸识别通不过,有时候网络不通畅,完成一个下载得半个小时左右。
抢险救人,在别人眼中轰轰烈烈,在他看来实属平常,生活早已恢复到常态,仍然按部就班地生活、学习,为父母准备午饭和晚饭,只是他的内心更强大、更豁达了,有了更重的责任感。
“我还是原来那个魏成雨,现在该准备上网课了。”魏成雨笑着说。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