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炕油馍援灾区”的扁担王村—— 雨疾风大情意深 油馍飘香暖人心

2021-08-02 10:49:10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 张海平
 
扁担王村,原阳县一个距离黄河六七公里的小乡村,最近成了全国网民点赞的“网红”村。
 
“现在,咱们卫辉市的同胞,已经断水断电几天了,扁担王村要向我们的同胞奉献爱心……咱没有大能力,咱有小能力……支锅!和面!炕油馍!”7月24日,原阳县太平镇扁担王村党支部书记王领昌大喇叭“喊话”,号召村民行动起来支援灾区的视频,火爆网络,引来无数网友称赞。为了支援全市防汛救灾一线,扁担王村在村党支部的统一组织下,全村300多户男女老少齐动手,支锅、和面、炕油馍,用最淳朴的爱温暖灾区群众。
 
连日来,中央、省级媒体竞相报道此事,“淳朴,暖心,感动!”“为村支书点赞!”“为全村老少爷们点赞!”“强有力的党支部,朴实的村民,善良温暖的心,干劲实足的行动!”还有网友留言:“村支书话语不多,句句铿锵,寂静的村落,瞬间奏响锅碗瓢盆交响曲,切葱花、和面、炕馍,一双双朴实的手,演绎着激情的乐章”……媒体的采访报道和点赞如潮的评论留言,是王领昌始料不及的。
 
7月28日,记者几经周折,来到扁担王村,在村头开挖排水管道的施工现场,见到了一手拿手机联系人员、一手指挥挖沟埋管的大喇叭“喊话”主角王领昌。
 
扁担王村只有1300多口人,今年57岁的王领昌,在今年年初的换届选举中,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在外地的亲戚打电话说我现在火了,成‘网红’了,我才知道我们村的大喇叭变成了‘网红’喇叭,我也出名了。”王领昌腼腆地说,这几天他的电话也成了热线,预约前来采访的人接连不断。
 
连日来,我市遭遇暴雨袭击,各级党组织都在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了解到有些地方受灾严重、生活物资短缺后,村“两委”立即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商议支援事宜。
 
“其他大的事情咱做不了,但油馍做起来方便,顶饥,还热乎,让抢险志愿者和受灾群众吃饱,才会有力气。”7月24日下午3时许,村委会大喇叭里响起了王领昌饱含深情的“喊话”。
 
喇叭声刚落,村里就热闹起来,一时间,支锅的支锅,和面的和面,凡是在家的村民都开始行动。“不少村民家里没有这么多现成的面,纷纷到街上粮油店买面回家做。”村民孙双玲嫌一口锅太慢,到旁边磨庄村的娘家又借来一口锅,全家上阵生火烙油馍。你5张,我10张,他20张,家家户户烟火起,张张油馍卷深情。这场面,让人想起了“你在前线冲锋,我在后方支援”的革命战争年代。“刚开始以为能烙1000张馍就可以了,没想到最后村民送来了4000多张。”王领昌说。有的村民在外地,看到这动人的场面,便在微信里留言说:“今天没在家,没赶上,真遗憾。明天还让捐东西吗?我一定参加!”
 
不到3个小时,村民把香喷喷的油馍送到了村委会。村“两委”和一些热心村民又购买了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冬瓜等物品,王领昌和党员干部找来3辆车,满载着乡亲们的爱,驶向新乡市区,送往最需要的防汛救灾一线。这些物资送到牧野区牛村时,油馍还热乎乎的,犹如冬日暖阳,温暖着大家的心。
 
“村里的庄稼被淹得不少,太阳一出来,玉米等秋作物都倒伏了。这两天党支部正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挖深沟渠,铺设管道,以便把水排到附近的天然文岩渠里。”其实,扁担王村这次受灾也不小,但王领昌和村民知道,其他地方的灾情更严重。他们更明白,暴雨无情,人间有爱,只要万众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记者问及村名来历,村里老人讲,传说清顺治年间,有人逃荒到黄河边,身挑扁担,一头挑着闺女一头挑个小子,在此落户,此人姓王,从此村子就叫“扁担王”。
 
昔日,村民的扁担上,挑的是生活的艰辛,而今,王领昌和其他村“两委”干部肩头的扁担上,一头挑的是带领大伙儿实现乡村振兴蓝图的责任,一头挑的是心系受灾群众的大爱。
 
扁担王村,这个牧野大地、黄河岸边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村落,既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热情厚道,也有“开展自救、恢复生产”的强烈自觉,它是全市奋战抢险救灾一线村落、社区的缩影。
 
采访归来,一路乌云翻腾,雨打车窗。将入市区,西边晚霞映日,耀人眼目,一如当前我市的抢险救灾工作,风雨之后,必见彩虹。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