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艳冰
2000年前,刘秀(东汉开国皇帝)行至一处,马鞭遗失,他顺手从一棵柳树上折了一条柳枝做马鞭,一路疾驰后,逃过了身后王莽的紧追,那棵柳树从此便会发光了。这就是封丘县赵岗镇马道村村民祖祖辈辈津津乐道的“马道明木”的传说。
对于马道村来说,柳枝为鞭的传说虽口口相传但过于玄幻且不好考证,可如今亮亮堂堂的好日子却是实实在在的。2000年后的马道村,家家安居乐业,处处欣欣向荣。
马道村美。有着“森林乡村”“河南省绿化示范村”“新乡市文明村镇”的美誉。一带如碧的护村河蜿蜒流淌,两个花树摇曳的游园古典精致,5万余株竹子、红叶石楠、北美海棠、樱花等花卉苗木点缀着村民房前屋后,昔日的空闲宅院、荒地坑塘在村“两委”带领党员、干部的整理下,变成了或白墙灰瓦或荷香扑鼻的景观小品。
马道村富。近年来,村“两委”大力打造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农业。村集体注册成立了新乡市马道众力实业有限公司,投入120多万元的800平方米的厂房已建成,引进卫材加工项目入驻,专业生产特种服装,产品如今畅销国内。引进车床加工、精密铸造等5个企业,年利税达到420余万元,村里的留守妇女和闲散劳动力务工不出村,人均每月3000元的收入让日子过得更加滋润。
马道村强。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激发党员的领导能力及活力,激励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带动村民谋发展。
马道村党支部书记王如兵说,封丘县在乡村振兴中实施的深化农村五项重点改革,给了党员、干部奋发图强的动力,人才回归等战略,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如今马道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步伐踏实而稳当。
为了乡村振兴,封丘县铆足了劲儿。有着“中国金银花之乡”的封丘县,利用国字号品牌优势,聚焦“五大振兴”持续发力。2020年,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封丘县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种植业,新种植金银花5000亩、优质红薯2万亩,种植优质小麦15万亩、优质花生16万亩。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在沿黄乡镇种植油菜2.2万亩,助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在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加快乡村振兴的规划蓝图已经落地。在这里,一个集花卉种植、中草药种植、中医养生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中。这是小城村利用自身优势在积极探索的、在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通过创新“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结合小城村气候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多方考察论证,村民种植了地黄、沙参等中药材,每亩净收入4000多元,流转土地1300余亩种植中药材,实现了“一地生三金”。中药材产业的初步成功,让小城村在乡村振兴中积累了更加成熟的经验。
小城村党支部书记郭祖良说,按照“一轴·两廊·三中心·六区”的总体布局,小城村统筹规划了药膳美食街、花卉博览园、中医养生园等。目前,整个项目正在逐步铺开,预计逐步达到三产融合,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2020年,封丘县乡村振兴工作在积极做好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同时,全县以“三个三”为重点,力促“五大振兴”,以滩区迁建为契机,打造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县乡村振兴初见成效。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有计划,分步骤,稳推进。2021年,封丘县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20字方针,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封丘县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支部强村、产业富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生态美村、文化润村、人才旺村、清廉正村”的“八村建设”,努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