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新乡系列报道之十七】古韵新风官路西

2021-06-15 19:04:56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 刘军旗
 
小桥流水,尚书故里,宋韵之风。踏进官路西村,犹如置身江南水乡。
 
有着3000多口人的官路西村,扼守长垣市丁栾镇南大门,紧邻菏宝高速。
 
400多年前,从这里走出了尚书崔景荣。40多年前,长垣市第一只棉签、第一个口罩、第一件手术衣,均从这里走向世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官路西村走在时代前列。
 
2017年12月,长垣市率先推行宅基地改革,官路西村积极响应。任何一项改革,都并非易事,都是要触及利益的事儿。按照“宅改”原则,超占的要交使用费,长期废弃不用的应腾退。起初,在官路西,各种阻力也不小。
 
“群众要的是公平,盼的是发展。只要干部带头,工作做到家,啥事儿都好办。”村党支部书记崔军涛认为。
 
崔军涛带头把自家的老院子改建成开放式民宿。目前,村里已建成4处,吸引外地客商、卫材业务员入住,一点儿也不逊色宾馆酒店。村党支部委员崔广林第一个腾退了老房子,作为村里的招商运营中心。
 
村民崔进才的老院子有310平方米,腾退出来后做什么?村“两委”召集群众开会,动了一番心思。有人说,咱村是有名的卫材之村,倒不如就地建个馆,以鉴史明今、忆苦思甜。
 
“好主意!”经修葺打理,旧房子变成古色古香的的博物馆(村史馆),成为官路西村一大景点。村“两委”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大展架,记录原户主的信息。
 
得风气之先的官路西人,昔日走南闯北打拼事业,如今,很多人都在城里买房置业。 
 
崔尚全是村党支部副书记,无论走到哪里,他手机里的图片删了一茬又一茬,但有几幅照片,始终保留着。
 
图片中的这户人家早已搬离村里,老房子坍塌了一半。在电话里做思想工作说不透,就自己开着车与村“两委”成员一起,跑到郑州面对面讲政策、摆道理,最终做通了工作。
 
从入村口开始,抬眼望,处处灰砖黛瓦,红灯笼高挂,绿满枝头。脚下的石板上,镌刻着长垣近80年来的大事记,把人们的思绪拉回了长风浩荡的历史中。还有那红旗飘扬的党建广场、络绎不绝的村史馆、整洁舒心的养老中心、规整的停车场、欢笑不断的四点半课堂……
 
乡村振兴,“面子”要美,“里子”要实,“底子”要厚。
 
每天清晨吃罢饭,靳娜骑着电动自行车,不到两分钟就来到了强盛公司上班。16年前,该企业诞生在官路东村,仅仅有3亩多地。有了现代化的回归双创园,强盛公司占地面积变为了20多亩,产品注册证已有40多个。像靳娜这样在家门口的上班族已有1000多人,每人每月收入三四千元,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一二期工程已建成投用,入驻了近10家卫材企业、物流公司。三期工程正在加速建设,很快卫材特色产业将进一步做大做强。”丁栾镇镇干部秦艳利说。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