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艳冰
青松挺立,桃花含笑。
在辉县市冀屯镇益三村村北的陵园内,烈士陈益三在这里长眠。
陵园东面,目光所及是大片农田,四月的麦苗青翠欲滴。远处是一座座菌菇大棚,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在和煦的春日劳动着、欢笑着。
和平,幸福,希望。这一切,正是陈益三所期待的吧。
陈益三是辉县市赵固乡南小庄人。抗战爆发后,陈益三毅然投身革命,“1939年加入我党,奉命留辉坚持抗战。在敌伪顽联合进攻中,数年奋斗不懈。工作中积极热情,关怀群众,友爱干部,素为全党所共誉。本年五月十八日,敌人千余抢掠我六区,益三同志激于义愤亲率民兵狙敌于大孟淹附近,不避艰险突入重围,为敌所乘,身负重伤,右臂几折,然猶以双手持枪向敌射击,英勇不屈至死。”
陈益三牺牲后,辉县为他修碑立传,讲述了他简短却又不平凡的一生。
大孟淹就是现在的益三村。根据碑文记载,陈益三牺牲后,当地群众要求将他牺牲所在地大孟淹改名为益三村,村里的韦雁桥为益三桥,以资纪念。
此刻,耳边仿佛响起了隆隆的枪炮声,眼前仿佛看到了惊心动魄的场景。1945年5月18日,日伪军1000多人向六区抢掠,27岁的陈益三率领民兵阻击敌人。在激战中,他不幸负伤,右臂几乎断掉,但他毫不退缩,坚守阵地,用一只手持枪射击敌人,最终因伤势太重,光荣牺牲。
如果不是怀揣梦想,如果不是胸怀家国,又怎会这样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陈益三的父亲陈志芳是一名小学教师,他自幼随父读书,在学生时代就关心国家大事,懂得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从辉县师范毕业后,陈益三也成为了小学教师,平时喜欢看进步报刊,听到丧权辱国的消息就会异常愤恨。1937年日寇侵略我国,大好河山被敌人占据,陈益三当即投笔从戎,投入抗日救国的战线。
1943年6月日军占领辉县,陈益三受组织委派调任赵固抗日区干队政治委员,开展敌后工作。他经常一个人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往返奔波于辉县南北,为我太行军区发动道清战役做了大量工作。他既是情报员,又是联络员,是党的地下优秀干部。
1945年牺牲后,陈益三烈士墓被认定为近代革命纪念地,1976年被辉县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当地党员群众和爱心人士自发捐款,重新修建绿化了烈士墓,并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益三村党支部书记梁德祥说,陈益三烈士的事迹村里老老少少都知道,大家无比爱戴他,敬重他。
如今的益三村成为了辉县市远近闻名的食用菌种植村,群众也走上了富裕道路,在每个人心中,陈益三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都在。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