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歌唱黄继光——85岁女兵王雪影抗美援朝回忆

2021-03-08 10:56:44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 翟京元
 
  “我当兵时14岁,看过征兵宣传,从学校里跟着部队就走了,身上只带了准备缴学费的5元钱。”抗美援朝时期,240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家住红旗区东马小营的王雪影就是其中一位。
 
  满头银发的王雪影老人今年已是85岁高龄,谈及往事,清晰如昨。“我当兵时只告诉了母亲,父亲当时并不知道。”1950年3月18日是王雪影的14岁生日,那天,她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次年,她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文工队战士,投身抗美援朝战场。
 
  作为一名战地女文工队员,王雪影的主要任务是唱歌,鼓舞士气。她们经常突破敌人封锁线,利用黑夜或丛林的掩护,到前线为战士演出。演出时,战士们想听什么歌,她们就唱什么歌,经常是一个坑道连着一个坑道,一场演出接着一场演出。经过战火硝烟的洗礼,王雪影逐渐成长为战地文艺工作的“多面手”。
 
  “那时候,我们必须‘一专三会八能’,要会唱歌、会创作、会跳舞等。”在战场上,王雪影和其他文工队战士除了慰问演出,还要帮助卫生员转运伤员,为伤员包扎,为伤员清洗沾满血污和泥土的衣服,以及喂水喂饭。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她们既当文工队员,又当战斗员。王雪影老人清晰地记得,在打响上甘岭战役的第3天,防空洞内的救护所被敌机袭击,她和另外一名女战士冒着炮火,刚把伤员从防空洞背到坑道里,防空洞就被炸塌了。
 
  在一线演出时,敌人的炮火说来就来,当志愿军取得胜利时,她们和官兵一样欢呼鼓舞,完全忘掉了置身战场的危险。耳边是隆隆的炮声,头顶是美军的侦察机,但王雪影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在一次渡过北汉江浮桥后,负重十多公斤的她不小心摔倒,当时,敌机已经飞到头顶封锁江面,十几枚炸弹倾泻而下,她被组长拖到路边沟内躲过一劫,而她的3个战友则不幸遇难。
 
  “黄继光是我们师135团战士,是我们亲爱的战友。1952年10月,黄继光牺牲,我光荣地成为歌曲《黄继光》的主唱之一,并荣立三等功。”王雪影说。通过她和战友含泪的歌声,战斗英雄黄继光的事迹迅速传遍前线。
 
  “看我雷神出击,子弹推上膛,兄弟们跟我上,歌唱舍身炸地堡的英雄黄继光……”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对战士们来说,文工队员的歌声是最温情的声音,能够给他们带去精神激励和心灵慰藉。
 
  “在战场上求得生存、取得胜利,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财富,我永生难忘。”王雪影说。
 
  1953年,王雪影从朝鲜战场回到河南等待就地安排工作时,遇到了大她3岁同是文工队战士的马刚。两人曾在朝鲜战场一线演出时见过,此次相遇后互生好感,几番鸿雁传书,于1956年结为伉俪。共同经历过炮火硝烟,共同走过岁月沧桑,两位老人如今的生活幸福而平静。生活中,两人一个爱动、一个爱静,性格互补的同时,也会有思想分歧。
 
  求同而存异,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两位老人的幸福之道。就像在慰问两位老人时,新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范海涛问他们在战场上害不害怕时,他们的回答是迥然不同的。
 
  “开始时害怕,经过5次战役后,就不再害怕了。”王雪影回答。听了这话,马刚马上反驳:“不害怕是假的,枪林弹雨中,我一直都害怕,但是害怕不等于不干工作,害怕也同样能干好工作。”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