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军旗
农历正月初六下午4点,敲完最后一行文字,崔海港长出一口气,目光伸向窗外,阳光依然烂漫,海棠开始吐绿。
崔海港是市第四中学的年轻教师,响应市教育局“非必要不出市”的倡导,就选择了就地过年。这是他在新乡求学、工作11年来,第一次没有回周口老家过春节。
几天时间都去哪儿?除了在学校值班、陪伴孩子外,崔海港醉心于“文化新乡系列丛书”的编写工作。
“自从11年前踏上新乡这片土地,我就对牧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崔海港说,厚重多元的牧野文化,也滋养着他顺利完成学业并走上教书育人岗位。
他加入了新乡地方文献捐赠与文化研究群和新乡文化研究作家群,主动参与新乡“卫文化研究”的编辑工作。
春节期间有4天多的时间,崔海港把自己关在了静静的书房,开始了《文化新乡丛书·科教文化卷》所负责章节的修改完善工作。在主编苏全有教授、王仁磊老师的建议下,增加了新乡市知名企业家章节,着重体现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新乡企业家精神,同时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崔海港告诉记者,他所负责的章节共有4万多字,目前已基本完成初稿,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打磨、提升。很快,《文化新乡丛书·科教文化卷》就会和读者见面了。“编写的过程,对我一个外地人来说,也是一个进一步认识新乡、热爱新乡的过程,新乡不愧是一座历史文化厚重、工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崔海港感慨,“第一次在新乡过年,一样感受到了温暖和浓浓的年味!”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