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海玲
1月12日至13日,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全会擘画了我市今后5年乃至15年的发展蓝图,开启了新的征程。作为工业大市,如何发挥工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全会精神落到实处,1月22日,记者专访了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家武。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努力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业强市,工业经济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杜家武信心满满地给出了答案。
杜家武深有感触地说,“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极为不平凡的时期,全市工业经济跃升到全省前列,呈现出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三大改造”为抓手,以两化融合、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军民融合“三大融合”为路径,以企业培育为重点,以企业服务为保障,工业经济得以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其间,我市“三大改造”成效明显,荣获全省智能制造观摩点评活动豫北片区第一名,在全省作典型发言,并受到省领导表扬肯定;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成功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中国电池工业之都复评成功,中国铁塔(新乡)动力电池回收与创新中心在新成立,河南首家军民融合产业基地落户我市,成功获批省MEMS(微机电)中试基地;市工信局累计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级、省级荣誉641项(其中:国家级104项、省级537项),帮助企业争取资金超5亿元;129项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其中55项居全省第1位。这一系列政策、荣誉、项目、资金为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持。
清晰的发展思路、扎实的工作举措,让全市工业经济得以强劲反弹。2015年至201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由全省第17位跃升至第7位,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由全省第14位跃升至第7位,工业利润增速由全省第9位上升至第5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虽受疫情影响,2020年1月至1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5.4%,位居全省第1位。
全会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确保全市整体工作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对此,杜家武表示,我们将通过“坚持一个方向,抢抓三大机遇,建设‘433’产业体系,实施六大行动,强化五大要素保障”,来确保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
具体来说,就是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郑新一体化发展机遇,做优做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家居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电池与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化工、造纸、建材三大传统产业,实施创新提升行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行动、载体提升行动、大企业集团倍增行动、开放招商行动和融合发展行动,不断强化政策、用地、金融、人才和营商环境等要素保障,坚定不移地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杜家武感慨地说,回顾“十三五”的工作,成绩的取得源自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源自于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让党旗在工业发展主战场上高高飘扬;源自于我们始终坚持“高目标、严管理、重实干”,积极践行“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廉政建设”的工信理念,激励全体同志永争一流;源自于我们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打造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工信队伍。
杜家武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税收和就业的重要来源,刚刚召开的市委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七个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工信人备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方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