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翟京元
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胜利召开,动员全市上下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在“十三五”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继往开来,砥砺奋进,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乡新征程,确保整体工作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1月17日,市政协副主席、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文慧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深入解读会议精神,详谈2021年重点工作。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发展稳住了基本盘。
张文慧说,2020年,全市经济运行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包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全市剩余2.3万贫困人口如期全面脱贫,易地搬迁扶贫工作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重大战略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前景更加宽广,其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实施,郑新一体化全面加速;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低于年度控制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力保障,“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充分彰显。
2021年是我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张文慧表示,市发改部门将通过研判国内外形势,立足发展改革职能抓好贯彻落实,从7个方面扎实做好今年重点工作,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全市整体工作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贡献智慧和力量。
聚焦乡村振兴、先进制造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9大领域,推进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加快传统零售、传统服务和渠道电商资源整合,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统筹推进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各项工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增强发展第一动力。
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条现代化,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打造更高质量的产业链条。
顺应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趋势,以郑新一体化为抓手,统筹中心城市带动与县域基础支撑,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纵深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倾力支持“三农”工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协调推进全域生态治理,坚持“放、治、建、降”,突出抓好沿黄生态保护,纵深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始终从人民群众最根本的需求出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