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手机和电脑对人们的阅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阅读质量变低了,阅读对人们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心灵塑造作用正在日趋变弱。尽管如此,但仍不可否认:读书,依然被公认是增长知识和阅历、缓解焦虑和迷茫最便捷的途径。
医治病、文暖心,文字能抚慰人的心灵。人们常把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喻为“心灵鸡汤”。温暖醇美、抚慰人心的好文章人人都爱。我爱读书,我曾经试着不读,可是不行——有时犹如身上出了一块儿痒痒;有时又像没睡够、没醒透。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把所有的杂念排除,把精神凝聚到白热化程度静静地读书。每当此时,就觉得自己犹如一个赶夜路的人,趁着月色坐下来喘一口气……无数个夜里,一个人默默地读,那种收获的滋味令人难忘。其实,读书也是一种运动。别看读的时候坐着不动,但不知道有多少脑细胞在活跃,它们仿佛在喊着“加油、加油”,一路奔跑、一路欢歌。读书时,就像在与写书的人面对面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作者在讲述那些刻骨铭心的人和事,而我则似乎闻到了作者面前那杯茶的芬芳。此时,整个心灵得到休整和停泊,使人从精神到身体都酣畅淋漓——这就是读书的乐趣。岁月可以使人的肌体变老,但读书的乐趣可以使心灵永葆青春。
人到中年,人生路上各种压力和挑战会纷至沓来。每次读书,仿佛能感到自己奔跑疲惫的心得到了休憩,并提醒自己:不怕慢、不要停。书中的话语触及心灵,令自己掩卷遐思:成功的路上不会拥挤,因为能把绊脚石当作垫脚石的人并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无论身处何方,不管做什么、干什么,只要自己快乐地工作和生活,就是自信。如果一个人像风筝一样向着不可知的高空飞翔,那么心中的目标和自信就是连着风筝的线——看似牵着风筝,实际是牵引着方向并正确发力。爱读书的人,即便历经生活的千辛万苦,依然会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成为生活的真正主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读书除了能够塑造人格之外,还是提高综合素养的养料,能让人的生命更具宽度和厚度。假如没有知识的滋养,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就会简单粗暴,甚至不知道世间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读书带给一个人最大的变化是看待生活更加精细。因为书里有许多美妙的东西,可以增加一个人对生活的理解能力和体察的细微程度。读书能让人变得更理性,更有思考能力,也更有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品位。在泰山半山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游客爬累了喜欢在这里歇脚,但挑山工却一般不在此逗留,因为休息久了,再上“十八盘”就困难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人生命题。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主席曾引用一副对联,为华而不实的人画像,批评不读书、不进取、骄傲自满的不良风气。一年的时光转眼间结束了,对于喜欢读书、习惯积累的人来说,这不是结束,而是一种归零后的重新开始。
此刻,我只想说:奋进新时代,还需多读书!(郑立)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