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2021-01-05 11:11:01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常常脸也顾不得洗,就匆匆捧书来读。书多以古人诗词和今人散文小品为主,诵读之际,口齿生香,不觉东方之既白,红日迷离的金光涂于窗棂之上,吊兰、文竹在舒爽的晨风中悠然拂动。读书至此,又觉无限滋味,在书卷之外。
 
  晨读有趣,夜读也滋味无穷。是夜,夜深人静,窗外的灯光一盏盏灭了,天上的星光一点点亮起,焚香净手,收拾心情,端坐窗前,摁亮台灯,清绿的面罩中泻下一片柔和,在夜的海洋开辟出来一块小小的天地。我知道,从外面看去,又一盏小小的星星亮起了,沐浴着这圣洁若处子般的温柔,沏上一杯茶,拿起一本书,边读边品,心绪随着书中文字起伏,人整个就像钻进了书中,沉浸于书的意境之中。夜读向来就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美好境界。红袖添香夜读书,怕是每个读书人心中永远的梦了。试想,夜阑更深,正在寒夜苦读之际,佳人柔柔款款而至,捧茶添香,这情景,怕是无情无趣的木头人也要醉了。
 
  但是它实在太奢侈,一般的寒门士子是消受不起的,或许多半就是文人的臆想,聊作发愤苦读的慰藉和动力罢了。因为,古时大凡苦读之人,多是谋求功名的士子,能借得一方残壁立足,借得一盏孤灯读书,已是侥幸,又何敢佳人添香。至于有条件享受的达官显贵,养尊处优,又有谁能吃下那个苦呢?士子苦苦读书为了功名,但凡功成名就的文人雅士读书就讲求情趣了。
 
  “双双麻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寂寂寥寥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万卷古书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这种境界,想想就是无法言喻的美好。明人吴从先更将闭门读书作为人生的三大至乐之一。读书如饮酒,开始讲求环境、陈设,甚至更有一些逸人,将一年四季适合读何种书都一一开列出来,读书至此可以算是趣味无穷了。
 
  风和日丽读书固然可观,但是下点雨雪读书也是一件妙事。读书因了这滴答的节奏变得更自在、更富有诗意。或是书房端坐,听窗外雨潺潺,或是持了书拥在枕旁,外面风潇潇、雨沥沥,如泣如诉,此时读的什么已经全然不在意,无足紧要,只这种感觉便可让人沉然欲醉了。难怪有人会将书当催眠药,再加上雨的安眠曲,自然一会儿便可入酣然之梦,尽享“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的快意了。
 
  大雪封门读书是大学时中文老师无限神往的状态。时至今日还清楚记得他说这几个字时的表情,嘴巴品咂,两眼放光的样子。“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那寂寥冷清的北国冬夜,窗外雪花纷飞,北风怒号,窗内炉火熊熊,暖意融融,煮茶烹酒,捧书来读,书香蒸腾,这大概是北方雪夜独有的享受了。反而言之,怕也只有书才能当得北国这漫漫长长又寂寥的寒夜吧。    (王自亮)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