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醉心中国画 ——记新乡画家崔来州

2021-01-04 11:41:36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记者崔敬
 
  去年12月28日下午,冬日的暖阳照射进窗台,崔来州俯身案旁,继续太行山系列画作的创作。巍巍的太行山绵延雄伟,红灿灿的雪柿子挂满枝桠,蜿蜒崎岖的山路两侧,山民的房屋里亮出零星的橘色暖光。笔墨之间,崔来州构造出了太行山的坚硬和柔软。
 
  今年58岁的崔来州出生于新乡县大召营镇,习农机制造,写过影视剧本,并长期奋战在新闻传媒行业,却从未上过美术类院校。虽然不在艺术家的摇篮里生活,但在乡村里“放养”长大的他却对“美”有着最朴素和天然的认知。从孩提时起,他便爱观画、作画,在美术方面拥有着超人的天赋。
 
  1998年,崔来州师从长安画派代表王金岭先生,在老师的教诲和自己的钻研下,他将长安画派沉雄、冷峻的画风尽显笔墨中。画品即为人品,人品的高度是以画的形式作为载体进行融合的。数十年来,崔来州拒绝浮躁,远离名利,始终醉心于纯粹的创作。
 
  美术与文学同属于艺术。从事新闻工作的崔来州认为,一幅好的画作如同妙手著文章,要有开篇布局、中心思想、词藻应用,在水墨丹青之中,才能使得作品清新秀逸、不枝不蔓、行文具体生动。
 
  翻开崔来州的画集,坚挺的浩然正气挟裹着水墨的韵致扑面而来。它器宇宏大、囊括驳杂,在笔墨的浓密疏淡、远近虚实之间尽显清朗高俊。《聚义》的凛然刚猛,《细雨》的迷离朦胧,《悠然》的闲定从容……无一不体现着古典文化的生命张力。
 
  多年来,崔来州适闲出游,宿龙江、走云蜀、访青藏、游江浙、历陕甘,祖国的地域风情延展了他的眼界,也丰盈了他的感知。南太行的雄伟,云台山的崎岖,华岳之险峻,造就了他的山水画的总体风格和意境。
 
  “他的画不论大幅或小品,都为画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泊泊活水,它证实了源远流长的中国画艺术的优秀,也为古老的中国画艺术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这是中国美协会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郭方颐对他作品的评价。
 
  巍巍太行与滔滔黄河之间的广袤平原,既是崔来州的家乡,也是他的灵感源泉。崔来州的画越来越开阖有度,笔墨可寻;越来越构成自如,灵动意远。
 
  得道者,荒草瓦砾皆可入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崔来州的画作大多来自生活,没有抄袭与拼凑。4根小苦瓜,枝蔓上躬着两只蟋蟀,他创作的《世上未遇不苦人》,用寥寥数笔便道出了人生哲理,赢得众多同行交口称赞。
 
  正是如此,仅2018年,崔来州的画就3次入围国展。在参展作者最多、作品水平最高的河南省第十八届花鸟画展上,他再次荣获一等奖。这让人艳羡的背后,是量变到质变的必然。
 
  如今,崔来州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太行山分会主席,同时,他还是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客座教授,他的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和同行的认可。
 
  “如石入水般地沉下去,不鼓噪,不显摆。”崔来州说。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